请别再吹捧苏美尔与古埃及:中华文明才是真正的两河流域文明

古今史辩 2024-01-17 19:18:33

几千年来,中国人都认为自己是“炎黄子孙”。然而近代以来,西方帝国主义者与日本侵略者开始宣传所谓的“中华文明西方起源”的学说,民国时期一些国内学者竟然看不破这种观点背后包藏着的祸心,也跟着一起附和。

直到今天,自媒体平台上还有很多这类的文章:拿一张三星堆青铜面具的图片与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的照片进行比较,然后开始胡说八道《山海经》中的哪些东西是在描写古代埃及的什么,中华文明是从中东地区传播过来的……这些人无视中国百年考古的伟大成就,仍然宣传这种虚假的文明起源论,究竟有着怎样的居心?

北京大学的严文明先生认为,应当把长江与黄河结合在一起,观察史前中国。他进一步提出了“大两河流域”的观念,认为中国的长江与黄河流域比西亚的两河流域要大得多,两河之间的关系也不一样。

在我看来,我们的长江黄河才是真正的两河流域。西亚的那个“两河流域”在我们的两河流域面前,根本没有什么值得被拿来吹捧的地方。

长江与黄河是兄弟般的关系

5000多年前,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中华先民们,几乎同时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两条大河孕育出来的文明,好比是一对双胞胎,既是一母所生,也存在着很多不同。

哥哥(长江)为人细腻、婉约,做事细致且很有耐心,这些特性也被今天南方地区的人民继承了下来。这些与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方式密切相关。相较于旱作农业,水稻作物的种植需要人们具有更高的技术与更加精细的管理。

水稻成熟后,它的加工也比小麦、玉米等作物更加复杂。于是长江流域的先民们,在长期种植水稻的过程中,养成了精细、忍耐与追求技巧的品质。这些品质显然十分有利于原始的手工业的出现与发展。雕琢玉器,缂丝等先进技巧就是在长江流域文明中最早出现的。

5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可能是当时中国大地上发展水平最高的文明。2007年,震惊世界的良渚古城被发现。良渚古城分为三重:中心是面积约30万平方米的宫殿区;其外是由约6千米的城墙围绕而成的内城;最外侧是面积为630万平方米的外城。良渚古城之中,遍布着复杂的水利系统,规模宏伟的天文观象台以及祭坛等文明建筑。

弟弟(黄河)的文明形态,则相对来讲比较粗放。这与旱作农业的特点密切相关。在仰韶文明的前期与中期,由于全球性气候回暖,黄河流域也有着充足的水源与适宜的温度。当时人们主要种植的作物是粟与黍,这类农作物不需要精耕细作,却很适合刀耕火种。被火烧过的土地,植被都化为了灰烬,只要在那里洒下了种子,过一段时间农作物就可以自然成熟。等到一片土地失去了肥力,人们便开始迁徙去寻找新的土地。

黄河流域的先人们,在不断迁徙的过程中,不同氏族,部落之间势必会发生碰撞,相互融合进而形成更大规模的氏族集团。弟弟(黄河)就如同今天的北方人一样,在很多事情上没有南方人那么精细,为人比较粗犷与豪爽,尽管不拘小节但更擅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长江与黄河两个文明如同双胞胎一样相伴而生,使得中华文明在一开始,就具有着特殊的活力。

长江文明的领先与衰落

最开始,哥哥(长江)成长的更快,成绩相较于弟弟(黄河)更加优异,这从良渚文化的发展程度可以看出:石犁等农具出现,农业生产水平很高;出现了独立的手工艺;出现了系统的宗教信仰;出土的陶器与玉器上刻有文字。这些都意味着,良渚文化已经进入了文明国家的阶段。

弟弟(黄河)小时候比较贪玩好动,成绩没有哥哥那么好,但是弟弟(黄河)头脑很灵活,十分善于观察学习他人。考古发现证明,长江与黄河流域的史前文明从很早开始便产生了联系。

特别是后来的商周文明,占有十分重要地位的青铜礼器的装饰纹样,其实都是从长江流域文明中吸收并改进的。良渚文化中大量出土的璧、琮等玉器,在商周时期也被作为重要的礼器。

然而,哥哥(长江)的发展却存在很多限制性因素:一方面,稻作农业对于土地、水利等条件要求十分严格。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规模往往都很小;另一方面,长江流域地形地貌十分复杂,大江大湖把不同区隔阻隔了起来,文明能够对外扩张的空间十分有限。这也是长江流域早期的文明国家,领土与人口都被限制在一个比较小的规模的原因。

距今4300年前的一场特大洪水,席卷了中国的东南地区。在今天杭州余杭一带,人们发现了洪水造成的一米多厚的沉积层。一些人认为,这是摧毁了璀璨的良渚文化的直接原因。

黄河文明的后来居上与兄弟融合

旱作农业对于土地,环境的要求就比较低了,因此黄河流域的文明具有很强的空间扩张能力。对于弟弟(黄河)来说,只要附近仍然有可以被开垦的土地,自己的文明势力就可以不断向外发展。

中原地区可以向四面八方各个方向进行扩张。处在“天下之中”的特殊地理位置,是弟弟(黄河)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的考古证实,黄河流域文明从仰韶文化前期直到后期,一直有着一个由东向西,波浪式推进的发展过程。黄河流域一马平川的大平原,对于弟弟(黄河)文明的拓展,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弟弟(黄河)在不断向外拓展的过程中,不同的部落、氏族相互融合在了一起,构建起更为庞大的政治共同体。这为后面形成大帝国奠定了领土与人口基础。弟弟(黄河)在不断向外拓展的过程中,还不断吸收周边地区的先进文化因素,实现了自身文明的不断升华。

如果把中华文明比喻为一朵鲜花的话,那么中原地区便是“花心”,中原周边的各个文明便是“花瓣”。“花心”首先从“花瓣”吸取了足够的养分壮大自己,再将“花瓣”紧紧地同“花心”连为一体。黄河流域的文明最终在广域王权国家的形成过程中脱颖而出,构建起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中国的两河流域文明,强在那里?

全世界几乎所有的早期文明,都是建立在农业文明的基础上的。然而只有中国有着长江与黄河两个独立的农业起源中心,其他文明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着两个母亲。当其中的一个母亲遇到了困难,另外一个母亲还可以站出来,继续承担起哺育我们这个民族的责任。请问别的“两河流域文明”能做到么?

长江、黄河有着博大的胸襟,赐予了中华文明强劲的韧性。中华民族5000年来,经历了再多的磨难,却能够屹立不倒。伟大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正是一路顺江而下,国民政府在长江中上游建立起稳固的大后方,中国共产党在黄河中上游建立起一个个抗日根据地,彻底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野心。

反观别的“两河流域文明”,被一些人吹捧上了天的古埃及今天何在?古巴比伦今天又何在?如今的那片土地,除了耸立着一个个圆顶清真寺,想要看看那些古老文明的痕迹,恐怕只能去到西方国家的博物馆里了。

中国的两条大河,共同孕育了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在这一过程中,黄河与长江是遥相呼应,互相借鉴。哥哥(长江)成长更快的时候,弟弟(黄河)从哥哥那里学习了很多东西;哥哥(长江)落魄了以后,弟弟(黄河)来到了哥哥(长江)那里,重新开发了长江流域,把更加成熟先进的文明之光又给带了回来。中国的两条大河,是真正的兄弟关系,是一家人。

反观别的“两河流域文明”,几千年来无数势力在这里相互厮杀,互相征伐。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亚述、波斯、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阿拉伯、奥斯曼,帝国主义,犹太复国主义……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个新的文明建立就是旧文明的毁灭。在我看来,这样的河非“兄弟之河”,而是“血流成河”吧?

长江、黄河共同孕育出的中华文明,内涵极其丰富。包括了物质文明,制度文明与精神文明各个方面,影响着未来中国几千年的发展。直到今天,依然是构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底色,这是其他“两河流域文明”根本无法比拟的。

1 阅读:35
评论列表
  • 2024-01-17 22:31

    苏美尔和古埃及也是黄种人文明。白种人没有建立过古文明,因为希腊并不算古,就比黑种人先进一点

古今史辩

简介:主要关注中国古代史,韩国、日本等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