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事物(二十一)做布鞋

青芸之志 2023-09-09 19:54:18

姥姥那代人女人都会手工缝纫活,做针线活时顶针是必不可少之物,我小时候去姥姥家,姥姥家的炕头上总是放着一个小簸箩,里面有针、线、顶针、锥子、剪子什么的,每次去总能碰见院里的姥姥们坐在一起做针线活,有时候纳个鞋底子,有时做被子,有时候做个大褥子,会熟练使用指针的人,针与顶针合二为一。

虎头鞋

我小时候的鞋都是外婆给做的,那个时候不能再穿的衣裤,破床单被褥,凡是旧布都要收拾起来,留着打袼褙,打好一盆糨糊,用一把炊帚沾上糨糊,均匀地涂在木板上,把布头铺在糨糊上,用手捋顺压实,平展展地。再铺一层,然后再铺一层,如此反复,结结实实直铺上个七八层,糨糊用完,布头也用完,等完全干燥后揭下备用,做鞋底子得有“样子”,每个人的还不一样,基本上是比照着每个人的脚丫子大小、长度、宽度来的,鞋底子就是依照鞋样大小依次画好,剪裁成型,叠压在一起,最后才开始纳底。

顶针

纳鞋底是个技术活,从边上开始纳,一圈圈的最后全部收到里面,有时候你感觉这成品就跟缝纫机做的似的。那个时候一群老太太坐在一起,聊着家常,一手拿着针纳鞋底子,还时不时的用手中的针去贴着头皮撩撩头发,好像大热天的头油能提高针的穿透能力是的,有时候老人们也不单纯的光用顶针顶着针去纳鞋底子,有必要的时候,还得借助锥子来辅助,因为锥子先扎眼,这样纳鞋底时顶针一使劲,针就容易穿过鞋底,就这样一扎一缝,再把绳子拉紧,然后才再去下一针。

由于布鞋为家庭手制,底为旧布堆叠而成,故民间对传统布鞋优者有“千层底”之赞誉。正如歌里所唱:最爱穿的鞋是妈妈纳的千层底,站得稳走得正踏踏实实闯天下。久而久之,千层底成为布鞋的代名词。可惜今天穿千层底的人基本上看不到了。

女士布鞋

小时候我很喜欢穿布鞋,但是母亲不会做,所以我的鞋都是外婆做的,鞋底子也是外婆亲自纳的,鞋帮鞋面什么的也是外婆照着样子纸绞的,尤其是每到过年的时候都能穿上新鞋,那是最高兴的时候,那时候都说穿布鞋对脚好,养脚,不像现在的鞋都是化学原料合成的。

后来外婆年纪大了,做不动鞋了,妈妈就开始尝试着做鞋,好在那个时候流行假底子,这也算是解救了我妈,所谓的假底子就是做鞋底子只需要一层袼褙,袼褙下面是一个裁好了的泡沫鞋底子,两样凑一块,纳鞋底底就容易多了。再后来大人们觉得孩子们跑动多,都花钱去修鞋处打鞋掌,这样就大大减少了鞋底子的磨损程度。

但是后来上学穿布鞋却遇到了新的问题,因为布鞋是软底的,布的,所以他的吸水性是很好的,我们在农村穿鞋怎么穿都无所谓,但是在城市却遇到了新的问题,有的时候打了鞋掌,但是鞋子穿久容易发臭。不打鞋掌吧!上个厕所回来,鞋子底沾了水,水一干,这鞋子的味道也是很让人上头。这就导致布鞋在我的生活中慢慢的消失了。

现在自己有了孩子,看见有老人用顶针、针给出省的孩子做鞋,孩子的鞋底是很软的,脚面是很漂亮的,有的时候是虎头鞋,那也是有很好的寓意,现在市面上好像见不到布鞋了,都被皮鞋跟球鞋、运动鞋占据了大部分空间,好像我们传承上千年的布鞋却与现实不搭了。也许等到哪天,我们的脚步速度慢了下来,我们才会去寻找脚上的舒服。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