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遇刺,从尹锡悦打破韩国政坛惯例,就已埋下伏笔?

刘勇教授 2024-01-08 11:03:49

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天下平说节目。

韩国最大的在野党的领袖李在明,在釜山出席相关活动的时候遭到刺杀,尹锡悦总统表示要全力救治。

李在明在釜山视察新机场的选址仪式的时候,完事在接受采访的时候,突然遭遇到了一名身份不明的男子的袭击,男子刺中了李在明的颈部,李在明流血倒地,事后20分钟之后被抬上救护车,送往医院救治,流血不止,但是尚有意识。

行凶者伪装成了李在明的支持者,他向李在明要求签名,然后在李在明准备签名的时候,他用随身携带的凶器,攻击了李在明的颈部。

尹锡悦总统表示,韩国警方必须迅速查明真相,表示韩国绝不能允许这种暴力行径,当天上午,李在明在医院接受了缝合手术,刺伤的伤痕大约有一厘米左右,因此幸好没有遭到动脉的致命伤,因此有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就恢复身体健康。

我认为韩国此举,实际上反映出了,社会分裂比较加剧和现实,李在明在同尹锡悦进行总统竞选的时候,他只以0.73%落选。在韩国总统历届选举当中,出现的是最小的差异,也反映出了近年来韩国社会分裂,有加剧的迹象。

这次选举不仅仅所谓领先幅度最小的一次选举,还打破了韩国自由大选以来,每十年一次偏左和偏右政党,轮流执政的历史惯例。

韩国人从1987年开始实行,总统直接选举制,35年来诞生了7位总统,之前的30多年里,一直由偏左派和偏右派政党的轮流执政,大约每10年进行一次轮流执政。

1987年到1997年是偏右派卢泰愚、金泳三;

1997年到2007年是偏左派金大中、卢武铉,

2007年到2017年;又是偏右派的李明博、朴槿惠。

随着2017年偏左派的文在寅上台,到2022年,这一惯例没有再继续下去,偏右派的尹锡悦执政。

在韩国的16个道、市当中,道就相当于省,市就相当于直辖市,他在10个道、市中领先,而李在明在6个道、市中领先,他们分别在岭南地区和湖南地区,获得压倒性的优势。

那么在得票人群当中,在青年一代,李在明和尹锡悦得票大体相当。而在中年一代人群当中,李在明的优势比较明显,而在偏年龄偏长的人群当中,尹锡悦则优势明显。

所以选举,无论在地区还是在世代,甚至在性别方面,两个人的支持率都出现出了明显的两极化特征。

年轻一代当中,20多岁的男性,对于尹锡悦的支持率超过了58%,对于尹锡悦的支持率超过了58%,而20多岁的女性,对于李在明的支持率也超过了58%。

因此无论是地区还是世代,还是性别,双方的支持者分化都比较明显。

在外交政策当中,李在明提出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实用外交,强调对于美国中国不站队,奉行实用的中美均衡主义;对日本,主张所谓政治纠纷与经济合作双轨;对朝鲜,主张是和平优先共处,和平共处。

尹锡悦提出强化国家利益的所谓自强型外交主张,强化美韩军事同盟;对美国一边倒,对华主张政经分离;对日本的主张,通过穿梭外交实现改善韩日关系;并增强韩国对朝鲜的威慑能力。

因此无论对内政策还是对外政策,两党的差异都比较明显,他跟中国台湾地区00年代的形势差不多。

不同的是,中国台湾地区经过20多年,所谓选举政治和民主政治的推进和实施,台湾两党的政策越来越趋同了。

民进党并不放弃“台独”纲领,但是也没有再提出所谓,“公投”或者“独立”的所谓时间表,他回避了长期“台独”选项问题。

国民党虽然也反对“台独”纲领,但是同时他也反对一国两制。

因此,台湾政治从极化到中间化路线,韩国在过去20年来正好相反,他从中间化路线,走向如今的极化政治路线,是有可能所谓领导人遇刺的社会背景。

也就是政治极化越明显的国家,其领导人遇刺的风险,一般来说也就比较大,1990年代以色列拉宾预遇刺,2000年代中国台湾地区陈水扁遇刺(当然他是不是自导自演,我还不清楚)如今李在明遇刺。

因此我们就说,越是政治极化的国家和地区,领导人遭遇暗杀之类的风险也就越高,我想就应该是李在明遇刺背后,韩国深层次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

目前的韩国这名嫌疑犯,也被韩国警方控制了,我们等待更多的官方信息,看他是个人指使,还是说是受团伙指使。我感觉,具有偏激的个人,或偏激的政治小团体,实施刺伤的概率比较大,不太可能是国家。

韩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过政治暗杀活动,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政治暗杀活动已被各个政治主流,政治势力所唾弃。

因此有可能是个人所为,或者是少数的政治偏激小团体所为。无论如何这个东西,它体现了韩国社会这么个撕裂,它不是一件好事情。

0 阅读:241

刘勇教授

简介:军事学教授;作战指挥学博士,战役学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