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毛主席点名想要一名参谋长,彭老总当即回电:我不同意

十柒历史趣事 2024-05-02 07:36:37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阎揆要:彭老总的一野参谋长,曾是杨虎城爱将,后为何仅授中将

1949年2月,西野刚刚改编为一野不久,毛主席给彭老总发来了一通电报,说是想调走一名参谋长到军委去。

彭老总接到电报后,立刻回电过去,拒绝了毛主席的想法。

以往彭老总是十分支持主席的做法的,这一次即使点名要人,他也坚定回绝了。

不仅如此,他还在电报中说,自己离不开这一位参谋长,后来毛主席只好作罢。

一野的这位参谋长到底是什么人,能让毛主席和彭老总争着要人?

这位参谋长实际就是阎揆要将军,他曾是杨虎城的爱将,当年“西安事变”后,他执意加入八路军。

建国后,授开国将领时,阎将军却只被授予中将军衔,而他自己后来也不要补授上将。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l 不要三星要二星

说起毛主席点名要阎揆要将军到军委这件事,当年的情形实际是这样的。

阎揆要将军调去西野,担任参谋长一职,彭老总对他是很满意的。

不过,后来西野改编,成为一野时,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就在改编后不久,毛主席给彭老总打了份电报,点名说在他一野要一个人。

他点了两个名,一个是张宗逊将军,一个是阎揆要将军,他们其中任意一个都可以到军委工作。

彭老总几乎没有犹豫,他明确不同意毛主席要调人的意见。

他这样考虑是有理由的,第一个他确实很欣赏这两个人,不大舍得。

一野还是西野的时候,规模就不大,对付西北那一片马家军,只能智取,不可硬抗。

而西野的参谋长,在作战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把部队里的各项组织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减轻了很多负担。

第二个,一野刚刚组建完,他想着参谋长能和他一起,好好整顿一下部队。

这会儿把人调走了,一野的工作又该怎么调整,这是一个问题。

虽然,彭老总有这些顾虑,但他仍表示了自己对这次命令看法。

他说,如果组织上真的需要他们,并且要他们承担重任,那他也不能以自我为中心,服从组织的安排。

毛主席知道后,也理解了他的想法,后面再回复时,主席说他知道彭老总会不高兴。

有了这句话,彭老总把自己的顾虑给说了一通,毛主席理解了他的想法。

主席基于这些建议最后做了决定,他谁也不动,让张、阎二位将军在一野继续工作。

正是这一决定,后来一野在解放大西北中打出了不少漂亮的成绩。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他前往中央军委,担任情报部部长。

1955年9月,这个特别的月份,中央举行了授衔仪式,一大批开国将领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勋章,这是对战争年代做出贡献的证明。

当年也有不少将领的军衔,与预期的不同,引起了争议,阎揆要将军也曾遇到过这样的事。

原本按照他担任的职务,还有过往在抗战和野战军的经历,他可以像其他野战部队的参谋长一样,授上将军衔。

但这个地方出现了一个偏差,那就是当年负责评定军衔登记的部门同志,算他参加革命的时间,是按1938年他回到八路军里来算的。

这样一来,就把他1926年的那段经历没算上,只能评为中将,并且没有八一勋章。

结果出来那会儿,他本人还没有什么想法,身边人开始打抱不平起来。

有好友曾登门拜访时讲到这个事,说:“你分明是1926年入的党,参与了1927年的清涧起义,怎么能算这么低?”

随后,对方建议他快去找彭老总说话,给他做证明。

没想到,阎将军回答对方:“这些安排是组织的事,应该要相信组织。”

因此,1955年那一次授衔,还是给他授的中将,将军对此没有一点意见。

只不过他身边的战友还是看不下去,把这件事上报给了组织。

1957年,负责授衔事宜的相关部门重新调查,主要考证阎将军真正参与革命的时间。

调查进行得很快,同志确认了他加入革命的时间,认定应该从1926年加入共产党来算。

这一来确实要为将军补授上将,同志们专门找到将军同他谈话,说组织准备补授他军衔和八一勋章。

更令人惊讶的事出现了,阎将军明确表示他不要补授军衔,但可以接受三级的八一勋章。

同志们怎么说他都没有改变心意,拗不过将军,最终他满意地接受了那枚勋章。

这件事很快就在组织内传开了,“不要三星要二星”一时间成为美谈。

不过,1926年对于阎将军来说,确实是个意义非凡的年份。

倘若他未曾加入过组织,参与起义,后来,他也绝不会成为镇守东大门,促成“西安事变”的虎将。

当年,正值青年的他又有着怎样的经历?

l 东大门虎将

一提到“西安事变”,大多数人会想到,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兵谏。

而当年他们能够成功,也离不开手下得力干将的支持。

阎揆要将军曾为杨虎城将军的爱将,正是他镇守东大门,为“西安事变”的成功做出了贡献。

当年他如何镇守东大门,在那之前,他又做了哪些工作?这一切还得从1926年说起。

阎揆要将军是黄埔第一期学生,黄埔一期生人才辈出,这一点从后世各个学生的境遇看得出来。

只不过,原来将军差一点就没机会去黄埔军校考试了。

他本身是出生在陕西刘家山的一个小乡村里,父母都是农民,没有什么钱。

1924年的春天,他得知黄埔军校招生,受到革命感召的他决定前去学习、参军。

然而,他家穷得连路费都拿不出来了。

就在他愁苦无奈之时,从邻村的一名乡绅那里借到了50银圆,这才得以前往学校,并通过了考试。

1924年11月9日,他从军校毕业后,就被分到了国军第三军骑兵团,担任营长,而后因工作调动到陕北工作。

那时,国共还处于合作期间,双方的党员可互相交流,还可以同时拥有两个党籍。

在这样的背景下,阎将军接触到了许多同志,逐步了解了许多理论,2年后,他成为一名共产党人,并逐步向组织靠拢。

正如那时不少同志一样,大革命的失败是如此迅速,如此始料不及。

在老蒋的悍然叛变下,许多同志、进步人士遭到杀害。

剩下还有一部分在军队的同志,被勒令尽快选择一方,不允许再拥有两个党籍。

在这段黑暗时期里,已经接受组织教育的阎将军,参与到了清涧起义。

1927年10月12日晚,当夜空中响起一声清脆的枪响时,西北地区的反抗行动拉开了序幕,这给当地极大的震撼。

遗憾的是,由于敌人数量众多,这场起义以失败告终,但它为组织在西北活动、革命埋下了希望的火种。

这年11月份,起义结束后,阎将军同其他同志一起,组织了军委,并带领剩余战士在当地展开了游击战。

不久后,他们带着180多号人,再次起义,那一次他们在西北地区成功组建了一支工农革命军游击队。

而阎将军就在这支部队中,担任参谋长一职,也是从那时起,他便和参谋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1928年,由于他的共产党身份没有暴露,组织便让他到杨虎城部,暗中开展兵运工作,尽可能多地争取战士。

很快,他就被安排到陕西当地的警卫团工作,担任副团长一职,专门负责部队训练,不久又担任了团内的3营长。

这一职务非常利于他接触士兵,给他们做思想工作。

他的工作进展很顺利,并且随着当地警卫团扩大,他也逐步在部队里建立起了秘密支部。

1935年2月,当地警卫团扩编,成为西安绥靖公署下的特务团。

阎将军继续在扩大的特务2团里担任团长一职,短短几年,他在营、连各部都建立的支部,还成立了小组。

当年,他在部队中发展了快300多名同志,尤其在军官内,基本是党员。

因此,他们的秘密工作非常活跃和隐蔽,周总理那时特别关心他们支部的工作,嘱咐他们一定要小心再小心。

不仅如此,周总理还派了一名同志协助他们,建立起了用于交流的电台。

而这一支秘密队伍,也为后来发生的“西安事变”,提供了重要力量。

1936年12月12日晚,兵谏发动,虽然老蒋被张、杨两将军抓了个正着。

但西安城内已然变了天,亲日派的国军队伍压境,大有要将“逆贼”讨伐干净的气势。

而阎将军带领的特务二团镇守渭南,周总理向他做出了指示,要他坚决支持张、杨两将军的决定。

并且,他们必须守住东大门,至少7天,不能让蒋军踏入西安城半步。

将军即刻动身,率先带领部队占领了有利地形,还和红25军打配合,蒋军寸步难行。

就在那时,他的老同学董钊送来一封密信,要他打开东大门,拥护老蒋,事后必有重谢。

然而,阎将军非常清楚个中缘由,他断然拒绝了老同学的劝诱,守住了东大门。

由此,前来“讨逆”的蒋军未能得逞,促成了西安事变最后和平解决。

此事之后,杨虎城将军更加重视阎将军。

然而,就在他本可步步高升之时,将军却毅然离开杨部,投身到八路军中,当年具体是怎么回事?

l 彭老总的得力干将

阎揆要将军被彭老总视作得力干将,曾拒绝了毛主席要人去军委工作的建议。

不过,在他到彭老总身边工作以前,他曾面临过一次抉择,而那一次选择彻底影响了他的人生。

1938年秋天,党组织发来消息,要他退出国军,参与八路军队伍。

胡宗南得知他要辞职后,派人登门拜访,劝说他留下来。

当年,那个说客给阎将军传的话是,如果他能够放弃信仰,留下来,必定能做大事当大官。

如果是意志不坚定的,有所动摇的人,可能就被胡宗南画的这个大饼给忽悠住了。

事实上,在组织下指令之前,忻口一战,阎将军带领的队伍打得很英勇。

战前,周总理托人带信,要将军做好表率,他请人回复周总理,他和战士们是组织培养的,绝不会抹黑组织的形象。

就这样,他们在忻口阵地已经全线陷入危机时,挡住了日军一轮又一轮的进攻。

哪怕是敌人使用了毒气和燃烧弹这样下作的手段,阎将军手下的战士,没有一个临阵逃脱,全都守在原地。

那一仗,他们同敌人打了14个日夜,整个特务二团伤亡超过三分之二,但他们镇守的阵地丝毫未减。

将军和他的团打出了中国人的风骨,他大可以以此大做文章,求取官名利禄,但他没有。

1938年底,他义无反顾地去往八路军,接连担任作战科长,而后担任司令部参谋处长、军政处长等要职。

抗战期间,他在情报工作和司令部的组织建设上做出了不少贡献。

他曾疏通了从晋鲁豫到太行的交通线,让4000多名干部经过此秘密交通线,安全抵达目的地。

司令部的组织工作他也抓得井然有序,工作很杂,但他坚持当天事情当天处理完,绝不留到第二天。

这样的工作精神,让司令部的其他同志自愧不如。

将军对每一个细微数据记得一清二楚,而且完全不用笔记本,全部记在脑子里。

他说,这都是以前搞地下工作练出来的,用本子记容易留下证据和把柄。

正是这样出色的组织能力,抗战胜利后,中央军委调任他担任1局局长,重点抓国军动向,汇报情况,还有把握全军状态。

在叶帅的带领下,他认真完成了多项任务,为和谈以及后面的解放战争做了不少工作。

叶帅也十分欣赏他的工作作风,称他是参谋工作的典范。

1947年3月,就在国军扬言要占领延安时,中央决定成立西野,由彭老总带领,阎将军则辅助他进攻。

如此才脱离了国军的追捕,成功掩护中央和群众脱离险境。

正是这样出色的表现,才让他被调到了彭老总所在的西野,担任参谋长一职。

大部队离开延安后,就一直走走停停,再加上西北地区多土匪,尤其是骑兵。

我军对这一方面的作战经验十分缺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提出了一系列的计划。

在他的努力下,他们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位置建立指挥所,并很快安排司令部的工作,让部队走上正轨。

不仅如此,他还经常帮助部下,部下做错了事情,他也会主动承担责任。

解放战争期间,阎将军身为参谋长,将部队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条。

尤其是在进军新疆时,7万人的行军队伍,他也能带得很好。

彭老总对他的工作很满意,还说这一次进军是军事史上的奇迹,难怪彭老总舍不得他走。

建国以后,阎揆要将军继续在工作岗位上奋斗,作风朴素,为国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0 阅读:155

十柒历史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