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封该不该去救关羽

星洲看历史 2023-05-18 13:46:03

刘封作为刘备的义子,在战场上为刘备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夺取汉中后,刘备派他与孟达一起夺取上庸,成为镇守一方的大将。可就是这样一个与刘备如此亲近的人,在关羽覆亡的过程中袖手旁观,最终被刘备赐死。那么,刘封为何不去救援关羽呢?正史是关羽招呼刘封孟达去打襄阳。

所以不是救不救关羽的问题,是听不听关羽的问题。刘封没听,他有自己的尊严,有自己的想法。刘封孟达在上庸的官职,是刘备任命的,他们直接听命于刘备,而关羽并没有命令他们的权限。刘封随刘备进益州,从进益州第一天起,荆州分公司的关羽就管不着了。孟达是益州人直接降的刘备,都是直接对大老板负责,谁比谁低啊?刘封更是地位特殊,算刘备的儿子。

当然刘备内心中并没有把他当儿子。不去支援襄阳这事,应该是刘封为主。孟达当时的地位,孟达的见识,都没必要违抗关羽。关羽作风霸道,刘封也一样霸道,孟达属于两头受气的。

一、襄樊之战中刘封不愿援助关羽。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夺取汉中,随后进位汉中王。在汉中之战的过程中,为了牵制曹军兵力,获得最大战果,刘备下令荆州的军队发动攻势。身为宜都太守的孟达率军攻下房陵后,刘备派刘封率军与孟达会合,并夺取了上庸。

作为刘备作战方案的一环,关羽也从荆州向襄樊发动了进攻。相比刘封、孟达的攻势,关羽的攻势则浩大得多。关羽率领三万多水陆精兵,在襄樊战场上势如破竹,打得曹军疲于奔命,陷入困境。尤其是在水淹七军后,襄樊一带地区的曹军防线几乎濒于崩溃,取得巨大的战略战果的机会就在眼前。

但是,关羽自身也困难重重。在诸多困难中,关羽最大的困难就是兵力不足。他不但要在襄樊前线与曹军作战,还要留下部分兵力防守后方,防备东吴的偷袭。因此,关羽把目光投向了上庸,想要把上庸的兵力调到襄樊前线,以解燃眉之急。

因此,关羽多次写信向上庸告急,让刘封、孟达率军前来。按理说,关羽此时位居前将军,假节钺,完全有权力调动上庸的军队。但是,让关羽意想不到的是,上庸的刘封居然拒绝了关羽的命令,他给出的理由是“山郡初附,未可动摇”。

其实这个理由完全是刘封、孟达的托词。当时的上庸,孟达拥有的兵力在四千人以上,刘封为了统领、压制孟达,拥有的兵力不会低于孟达。再加上上庸投降的兵力,刘封麾下的兵力已经超过万人。在上庸那个穷乡僻壤,曹军兵力又被牵制在襄樊一线,能有什么势力可以动摇上庸?

而且上庸投降的申耽、申仪兄弟不但实力弱小,申耽为了显示自己的投降诚意,还把自己的妻子、儿子、宗族都送到成都当了人质。即便是申仪心怀异心,也完全可以带着他前往襄樊参战,这样上庸就可保万无一失。因此,以上庸不稳定来拒绝关羽的命令,完全是刘封的托词。

那么,刘封为什么不愿意听从关羽的调动呢?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关羽的性格导致的。关羽这个人一贯喜欢摆老资格,“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几乎所有刘备集团的人都和他难以处好关系。刘封、孟达都曾与关羽相处过,都难以忍受关羽的性格。

到如今两人终于离开了关羽的身旁,得以独当一面,谁又想再回关羽那里去吃苦受气呢?而且关羽在襄樊战场打得风生水起,自己前去也不过是为关羽做嫁衣裳。再加上成都方面又没有明确的指示,要求刘封、孟达有援助关羽的义务,因此刘封、孟达就以此为借口去推脱了关羽的命令。

该不该去救关羽和能不能去救关羽是两码事。汉中之战,刘备险胜,派刘封顺带占领了上庸、房陵、西城(今湖北竹山、房县、安塘)三城,与关羽的江夏郡(武汉)临沮、兴山(今湖北远安、兴山)连成一片,设上庸郡,归关羽节制,对魏军侧翼实施军事牵制。时襄阳守将曹仁部将侯音叛逆,魏军内部混乱。

刘备与孙权达成协议,孙权起兵攻合肥(张辽部),关羽起兵攻襄阳(曹仁部),两线出击,如果成功了,孙权的江东所有威胁都解除。合肥张辽部有水军,屯于巢湖,可顺淮水进入长江攻击芜口(江苏芜湖),建业(南京);襄阳曹仁部也有水军,可顺汉江而下,攻击夏口(湖北武昌),因此,孙权起兵十万,意图拿下合肥。

219年七月,关羽见时机成熟,按既定<隆中对>的规划,待曹魏有变,差一上将北伐可图中原。初期战事顺利,曹操派于禁、庞德救援襄阳,八月暴雨,关羽利用水涝淹七军,于禁投降,庞德被斩,顺势兵临襄阳城,关羽令关平渡过汉江,围住樊城。

同年九月,孙权兵败。关羽催粮,糜芳、士仁粮食不济,出兵东吴武陵郡(今湖南常德)屯于湘关的粮仓,洗劫一空,成为孙权背刺刘备的导火索。孙权与曹操达成协议,孙权袭击江陵城(荆州市),不进攻合肥,曹操不图谋攻击芜口,不获取襄阳以外的地盘。同月,徐晃率宛城一万五千兵马,张辽率合肥一万兵马,救援襄樊两城。

同年十月,徐晃兵至樊城,曹操除下令徐晃开战外,还令徐晃把东吴偷袭江陵城的消息散布出去,并以箭信告知关羽。而关羽认为曹操使诈,无视不理。徐晃开始攻打关平,关平不敌,关羽只好渡河江北与徐晃交战,仅二十回合,被徐晃打中右肩胛,导致关羽从此失去战斗力,无奈退兵,樊城解围。双方隔河对峙时,江陵飞马战报关羽东吴偷袭了江陵,糜芳、士仁、潘俊投降东吴,黄权、庞林投降魏军。

而此时关羽仍然自负,轻视东吴,错误的认为这只是一场简单的军事行动,回兵围住江陵城。江汉平原的十月份,已进入冰冻,不利于攻城作战。220年一月,长阳、夷陵、五族、宜都、临沮等地,纷纷投降东吴潘璋,入川道路被控制。关羽只好退至麦城(今湖北当阳),220年二月,缺兵少粮的关羽突围走临沮,被潘璋部将马忠擒拿,当场斩杀。

所以,上述的过程当中,关羽的兵马除了在麦城一个月,其它的时间都是占优势的,不存在向刘封求救。而在麦城时,也不需要向刘封求救,在东吴没有完全封堵临沮、关山时,要么直接去刘封驻守的上庸或者是去孟达驻守的房陵,要么直接通过申仪驻守的西城进入汉中,廖化,马良都能冲出去,关羽父子自然也可以,偏偏在麦城呆上一个月才突围。

那么,刘封在关羽身困麦城时,能不能出兵救关羽呢?关羽撤兵,曹仁、徐晃沿襄阳至房陵一线,布署了两万人马,东吴的潘璋本部一万人马,朱然江东兵一万人马布署于沮水径流一线。刘封的上庸三千人马,孟达房陵两千人马,西城申仪两千人马,总计七千人马,魏吴联军四万人马,七千对四万,显然刘封不仅不能救关羽,还不能自保。在关羽死亡仅一个月,孟达、申仪投降魏军,刘封丢弃上庸,逃回汉中。

刘备赐死刘封的罪名是不救援关羽,显然是莫须有的。那刘备为什么即不发兵救关羽,也不能发兵救刘封呢?说到底,无兵可派,只能眼睁睁的看着。

刘封该不该救关羽,答案是应该。襄樊之战时,刘封只是作为侧翼牵制曹魏,并不具备攻击作战的能力。而关羽退至麦城时,刘封同样面临曹魏的军事压制,根本不可能分兵去救关羽。后人只在乎刘封该不该去救关羽,却不在乎刘封能不能去救关羽。正所谓:人们只在乎你飞得高不高,根本沒人关心你飞得累不累!

二、荆州之战中刘封不能援助关羽。

谁知道襄樊战场的情况瞬息万变,昨天还是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可是等到今天,就变成孙权袭取荆州,关羽大军离散,困守麦城。在这个时候,刘封、孟达于情于理都应该去救援关羽。可是直到关羽败亡,也没有见到刘封、孟达发兵。

在《三国演义》中,为了表明关羽的死是刘封、孟达陷害的,还专门写了廖化突围到上庸求援的情节。书中写道,当廖化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上庸,请刘封、孟达发兵的时候,却遭到了刘封、孟达的拒绝。廖化只得前往成都求救,就这样错过了救援关羽的机会。

其实,这段情节是作者的杜撰,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历史上廖化当时在荆州被迫投降了东吴,直到刘备伐吴的时候才脱身回归了蜀汉。因此,他是不可能接受关羽的命令,前往上庸求援的。不过,刘封没有前去救援关羽也是历史事实。那么,他为何没有去救援呢?

刘封没有救援关羽,无非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刘封对关羽的死活漠不关心。刘封镇守的上庸就在襄樊旁边,它们之间有沔水相通。如果顺流而下,刘封的人不需要多长时间就能到达襄樊战场。按理说,襄樊前线的情况,刘封应该能够得到第一手的情报。

可是,从荆州被袭到关羽撤兵,乃至关羽大军离散,自己被困麦城。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都没有看到刘封有过任何动作。这只能说明一点,刘封和关羽撕破脸之后,双方根本就断绝了情报往来。刘封也根本对关羽的军事行动漠不关心,对他的情况一无所知。

第二个原因,是刘封无法进行有效的救援行动。正是由于刘封对关羽的漠不关心,他对荆州战场的情况知道甚晚。在他得知关羽失败的时候,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救援时机。刘封既不知道荆州战场的情况,又不知道关羽的去向,如何去出兵救援?就算是刘封知道关羽被困麦城,他也毫无办法去救援了。

因为在上庸和麦城之间,有着襄樊地区和荆州地区的阻隔。这两个地区现在分别被曹军和吴军控制。而且上庸四周被群山环抱,想要迅速出动援军,只能依靠水路,先经过襄樊地区,再南下到达麦城。

如此一来,刘封就必须率领他的部下,突破襄樊地区十万曹军的阻拦,还要打破数万吴军的封锁。对于刘封来说,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如果刘封真的这样做了,他和他的部下很可能会在曹军和吴军的前后夹击中全军覆没。因此,刘封是无法救援关羽的。

第三个原因,是刘封无法派出援兵。刘封作为冲锋陷阵的武将是称职的,史书上记载他“有武艺,气力过人”,在益州之战中,刘封战无不克。但是,作为独当一面的统帅,他的表现是差强人意的。在上庸,他就与孟达的关系搞得很僵。

孟达是与法正一起投奔刘备的,可是有着识人之明的刘备将法正留在身边,而没有带着孟达入川,这其中的原因耐人寻味。在派孟达攻打上庸的时候,刘备又以怕孟达“难以独任”的理由,派刘封前来支援,还统领孟达和他的部下。

其实,上庸这个地方不是什么军事要地,地方势力也十分薄弱。以孟达的能力和兵力,完全可以顺利拿下上庸。刘备此举明白是对孟达不够信任,这当然在刘封和孟达之间种下了不和的种子。再加上刘封此人年轻气盛,盛气凌人,久而久之,双方的矛盾越来越重。

在这种矛盾重重的情况下,刘封是难以调兵遣将的。孟达不可能按照刘封的命令行事,只会明里暗里给刘封拆台。刘封无法管辖孟达,自然无法出兵去救援关羽。在关羽败亡后不久,见势不妙的孟达叛逃曹魏,留下的刘封在丢失上庸后也被刘备赐死。

在关羽败亡的过程中,刘封一直袖手旁观。在襄樊之战时,面对关羽的支援命令,刘封选择了设法推脱。此时的刘封是不愿意去支援关羽,因为刘封与关羽不和,好不容易摆脱了关羽的领导,当然不愿意重新听从关羽的指挥,去襄樊战场为关羽做嫁衣。等到了荆州之战的时候,刘封对关羽已经爱莫能助了。当关羽兵败走麦城的时候,刘封不可能穿过几百里曹魏和东吴控制区,从十几万敌军中救出关羽了。此时刘封不救关羽,不是不愿而是不能了。但是刘封作为独当一面的将领,没有大局观,只按照自己的好恶行事,战后还是遭到了刘备的责任追究。

0 阅读:126

星洲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