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色”抗日将领孙元良,活103岁成黄埔最长寿学员,儿子是巨星

潘凤说历史 2023-03-27 14:26:08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2007年五月25日,将领孙元良在台北去世,享年103岁。他是最长寿的黄埔一期生,也是唯一参加过抗日战争的正规军军长,也是最后一位参加过国共内战的兵团司令。关于孙元良的功过是,各家有各家的看法。他的一生坎坷曲折,作为国民党将军,曾被判处死刑,但最终并未执行,反而还得到晋升。他出生于黄埔军校,参加国民党,曾在抗日战争中多次痛击日军,但也曾因临阵逃脱和调度不灵导致战败。军事上难免有过错,但这位将军的人品更为人诟病。

东大附中才子,黄埔一期学员

孙元良祖籍浙江绍兴,190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的一户富裕家庭,他的父亲孙延荣曾经是清朝廷的知县;叔父孙震是川军高级军官,担任过第二十二集团军司令、国民党第五绥靖区司令官。

因为家境殷实,他从小就有读书的机会。幼年在华阳县的私塾读书,长大后进入成都联合中学学习。

1922年,新思潮思想在国内流行开来,18岁的孙元良受到新思想的影响,不甘心只在成都,过完平凡的一生。

毅然决定离开成都,南下来到南京,考取了国立东南大学附属中学,也是今天南师大附中,的前身。在这里,他受到了更先进思想的影响,接受到了西方民主自由的观念。

“明白了我华族之所以百年积弱,皆由固步自封、不求进取,不知道汲取学习西人之长技故。”所以他立志“民主、自由、救中国”,成为新一代进步青年。

从东南大学附属中学毕业后,孙元良考入北平国立政法大学学习政治。1942年,黄埔军校于全国各地招生,受过新思想影响的孙元良,听到消息后立刻决定报名。

但并不被他的家人所接受,他家人认为,放弃学业成为军人是做“亡命之徒”,是一种胸无大志的表现。

已经坚定理想的孙元良并没有放弃,在北大教授李大钊、谭熙鸿的推荐下,孙元良经过了初试、复试,最终正式成为黄埔军校的一期学员。

开学典礼上,孙元良被派去大门口迎接名誉校长孙中山,当他看见孙先生的那一刻,激动的泪流满面,那是自己最崇敬的革命伟人。

从黄埔军校毕业,的孙元良被分派到军校教导二团当连党代表,随后又参加了东征和北伐,很快就从排长升任连长,再升到团长。

国民党领导人蒋介石非常看重这位有学识、有风度的学生,还自己出资赞助孙彦良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进行深造,回国便给予重任。

回国后的孙元良先后担任了教导一师野炮营营长、陆军第二师七团团长、警卫军一师一旅旅长等职位,作为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被重用。

孙元良也没有辜负蒋介石的信任,在多次战争中,取得赫赫战果。

两次参加淞沪抗战,多次成功击退敌人

孙元良参加战争并不是每次都会胜利,北伐战争开始时,党军第一军以何应钦为首率领两个师,驻扎在潮州粤闽边境,防御孙传芳的部队进犯。

国民党派王柏龄的第一师和刘峙的第二师作为北伐军的总预备队,但这两支部队的声誉欠佳,蒋介石多次收到告状信,对此十分生气。

在由粤入湘的一路上,多次召见痛骂两队的首长,但并没有取得很好效果。攻打江西的时候,敌方抛出一个破绽,让王柏龄带领的第一师顺利进入南昌。

成功进入南昌时,王柏龄还洋洋得意,并没有很多防范之心,甚至在夜晚外宿嫖娼。就在这个时候,敌方突然夜袭,一师群龙无首四处逃散。

就这样,刚刚到手的南昌,因为防守不当而又被敌人占领。造成如此之大的损失,蒋介石十分愤怒,直接撤职查办王柏龄。部队其他首领也遭到牵连,其中就包括第一期第一批升团长的孙元良。

给孙元良的罪名是不战自退,处罚结果是就地枪决。蒋介石甚至在江西境内的二、六两军团以上军官会上,直接宣布枪决孙元良。

但是这一战失利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孙元良。在东征受到重伤,很快就由见习排长升任团长的孙元良很受大家的重视。

于是,包括代师长王俊,副师长薛岳,二师师长刘峙等人前往司令总部,向蒋介石求情。要以死刑处决孙元良,蒋介石也是于心不忍。但军令如山,已经宣布了命令,蒋介石无法收回。

这时,王俊出主意说:“只要校长能网开一面,在下甘冒风险。我们可以设法做出孙被枪决的假象,暗地里放他出洋。听说日本军事官学校招生,那就让孙元良去读书吧!”

听到这个办法的蒋介石并没有作答,只是摆手示意让大家都出去了,暗示同意。就这样差一点被执行枪决的孙元良偷偷的坐上了去日本的船,就读日本士官学校第21期炮科。

1928年,孙元良重新出现在大家面前,归国后立即担任国民政府警卫第一旅炮兵团团长。到1931年又升任警卫第一师第一旅旅长。

1932年1月28日,日军以保护侨民为借口,发动海军陆战队向中国驻军发动突然攻击,19路军当即反抗,第五军紧急前来援助。

身为第五军87师259旅旅长的孙元良,在南翔集结军队作为总预备队待命。2月22日,日军多次攻击吴淞,闸北地区,始终没有成。日军便转移攻击重点,五军战线顿时岌岌可危。

孙元良奉命增援五军,经过激战,将日军主力击退,取得开战以来的首次胜利。随后,孙元良又增援我军,帮助我军安全撤退,这就是“一·二八淞沪抗战”。

针对孙元良的胜利,国民政府特发电报以示嘉奖:“自经22日庙行镇一役,我国我军声誉在国际上顿增十倍。连日各国舆论莫不称颂我军精勇无敌,而倭寇军誉则一落千丈也。”孙元良凭此一役,升任第五军第88师副师长,第二年又升为88师中将师长。

1937年七月,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八月,日军大举进攻中国上海。中国第九集团军在张治中率领下奋起反抗,敌我双方共约调集170万兵力投入战争。

孙元良带领部队在无锡乘坐火车到达真如一带,指挥262旅抢先占领闸北火车站、宝山路、八字桥、江湾路等重战略地点。

八月,262旅523团在八字桥首先与日军相遇,第二次松沪抗战的序幕拉开。孙元良率部向虹口日军驻沪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发起进攻。不过日军援兵很快抵达,孙元良没能一次拿下胜利果实。

战场上的局势总是瞬息万变,孙元良立刻根据日军的进攻转变策略,将原本以进攻为主,转变为以防守为主。占据闸北阵地76天,遭受重大伤亡,但依然没能让敌军入侵闸北半步,粉碎了日军“三月亡华”的妄想。

十月26日,日军突破大场,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顾祝同下令转移到苏州河南岸,他打电话询问孙延良的意见,孙元良表示不同意。

“我不同意,如果我们死一人,敌人也死一人。甚至我们死十人,敌人死一人,我就愿意留在闸北,死守上海。但最需要考虑的是,我们孤立在这里,联络隔绝,在组织解体,带粮不济混乱,无指挥的状态下,被敌军任意屠杀,那才不值得,不光荣啊!”

后来在顾祝同的劝说下,孙元良决定把一个团变更一个加强营,并留下了“要死守上海最后阵地”的命令。虽然这个加强营只有400多人,但对外号称800人,这也是抗日历史上有名的“八百壮士”。

262旅524团副团长谢晋元率领一营的壮士孤军,抱着壮烈牺牲的决心守卫四行仓库。12月28日,日军突入孤军营,将手无寸铁的孤军拘禁,强迫他们做苦力,但这孤军八百壮士身虽辱而志不屈,没有一个人向日军妥协。

田汉写诗称赞道:“巨弹穿击望斜塔,疆场争夺血如花。环河抗日国艰苦,二月将军未过家。”

孙元良这次成功守住上海阵地,再次获得云麾徽章升任第72军军长,同时兼任88师师长。

飞将军贪财好色,战时强占女学生

与孙元良的赫赫战功不匹配的是他的人品素质,孙元良曾因在南京保卫战时擅自逃离指挥岗位而被同僚私下称为“飞将军”。

在抗日战争十分紧张的时候,孙元良仍惦记着如何中饱私囊。国防工事费是用于战争增加国服力量的费用,这笔费用对于当时部队的战力增加有很大作用,但孙元良在国家危难之际贪污这笔费。

八·一三事件爆发后,上海人民同全国各地的人民一样,都抱着极大的热情、以自己实际的行动支持抗战。或是直接参加战斗,或是集资增援军队等等以不同的方式投入到这场保家卫国的战斗中。

而孙元良作为一名领兵战斗的将领,曾经派出部队少将参谋长张柏亭,上校师附张裕良和上海各团体接洽,将百姓捐赠给部队的慰劳物资变为现金,装入自己囊中。孙元良就这样从人民那里获得巨大利益。

又命令军需主任宋尚鲁,把在上海抢劫来的棉纱等偷偷运送到武汉出售,这比私下出售所得钱全部转交给他的妻子吴懿辉。

这位在战场上表现优异的将领,私下中不仅贪财,而且十分爱好美色。由上海学生组织慰问团代表学生们慰问军队,通过这种方式来支持抗日军队。

1937年十月,上海代表团来到四行仓库88师部慰问,孙元良见慰问团中的女学生长相漂亮、眉清目秀,就想要通过花言巧语留这位漂亮女同学在师部多玩一段时间,以便自己实行强奸。

该师副师长冯圣法知道后曾多次劝说孙元良,但孙元良不以为意。冯圣法又找到了刚来来到此处的第88师军械处主任葛天,希望葛天能在劝说一下孙元良。

葛天按照冯的想法进行劝说后,孙元良竟然回道:“英雄总是和美人联系在一起的,自古英雄都喜欢美人,尤其是我们在上海作战有功,做这一点小事没有什么的。”

孙元良认为自己是抗战的英雄,私下占有几个女学生无关紧要,国民党中有不少行为正直的军官,十分鄙夷孙元良的这种行为。

孙元良这辈子有过好几个妻子,他的原配夫人是国民党高层人物吴醒亚的女儿吴懿辉,育有一双儿女,分别为孙祥辽和孙祥辉。

长女孙祥辽在台湾华航担任乘务员,儿子孙祥辉作为空军军官,曾在1967年驾驶TF-104G战机参加训练任务时,遭遇突发情况发动机失火殉职。

第一任妻子去世后又和龙华藻结婚,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为孙祥中,这个儿子后来改名叫做秦汉,成为台湾著名影视演员。

秦汉和林青霞的故事也和父亲有些许关系。1975年,电影《八百壮士》在台湾上映。

片中,林青霞饰演了杨惠敏,秦汉正处于事业上升期,也参演了一位无名烈士。在父亲孙元良的无意间影响下,这对青年男女有了交集,并相爱。

虽然孙元良已经去世,但是他的抗战故事、绯闻故事依然会流传下去。

结语

没有一个人可以只用一个好字或是一个坏字评价,人性总是复杂的。孙元良凭借出色的能力,在抗日战争中多次取得战果,但也有过不战而退、统帅失败的经历。孙元良自幼读书,谈吐儒雅,性格随和,赢得不少人的好评,但也有强占女学生贪污军队军事费用的行为。所以我们不能单从一个方面来评价孙元良,不能因为他的赫赫战功就忽略他的糟糕人品,也不能因为他的人格污点就不看他为国家独立而做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抗日名将——黄梅女婿孙元良》

《“白马将军”孙元良》

《秦汉:重走父亲孙元良征战路》

《抗日名将孙元良在台去世,遗愿迁葬南京》

0 阅读:59

潘凤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