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患者就医后隔天猝死家中!两次入院都错过救命机会!错在哪?

王药师心血管讲堂 2024-02-06 15:03:13

32岁的年纪,正是最美好的年华,本该灿烂的人生,却就此终止。

患者小吴,最近已经来过两次医院了,算上这一次,一共是三次。按照家人的说法,这些年都没见他生过什么病,谁曾想这一病就丢了性命。

小吴第一次去的是县医院,当时说是胃不舒服,自己去药店买了胃药吃,也不管用,于是来到了医院。医生问了半天也没说出个什么来,只建议他做个胃镜,可小吴听说胃镜做起来很痛苦,想着在这个小医院做也不放心,于是果断拒绝,也只是拿了点胃药,就回家了。

小吴第二次去的是市医院,还是因为怎么都不见好的胃痛,这一次选择了大医院,就是打算做个胃镜的,结果到了医院,医生问诊后,却让他做个心电图。心电图出来了,除了有点窦性心律不齐,也没别的毛病。这时候医生还建议他做个冠脉CT。本来做心电图,他就不情不愿的,还让做什么冠脉CT,他就更不乐意了。最后连胃镜也没做成,他就气呼呼的走了。

两次入院,特意跑去了市医院,还是没找到自己胃痛的原因,小吴都打算不管了。

可他怎么都想不到,自己第三次入院,竟是被抬进来的。

这一天晚上,也就是在他第二次入院检查后隔了一天,小吴加班到很晚,和同事去吃了个夜宵,他就回家了。可刚到家,他就觉得浑身不舒服,这一次不只是简单的胃疼,还连带着胸口疼,嗓子疼,大冷的天,疼得他满头大汗。此时妻子已经睡了,只听到客厅“咣当”一声,妻子赶紧跑出来,看到小吴躺在地上,一直在抽搐,吓得妻子赶紧打了120。

这时候的小吴还是有意识的,一直捂着胸口,喊疼。可后面没等到医生到,他就慢慢没了声音,呼吸也渐渐变弱。后来,120赶到,一路心肺复苏,绿色通道直接送去抢救,可最终还是没能救回这条年轻的生命。

小吴的死因是心源性猝死,很可能是突发急性心梗而导致的猝死。

得知患者几天前刚来过医院,还被要求做进一步的检查,但是却被他拒绝,医生们都替这条年轻的生命感到惋惜。如果当初他能接受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治疗,或许就不会有今天的悲剧发生了。

小吴错在哪?

错误一:不该对自身健康状况太大意。

因为还年轻,也没怎么生过病,小吴在发现胃痛的时候,没有第一时间去医院,先是自己买药吃,不管用之后才去了一个小医院,可也没查出什么来,还是接着吃药,最后好不容易去了大医院,却对医生的建议充耳不闻。这无形中就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给心梗的突发创作了机会,也给小吴带来了致命的风险。说到底还是因为他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太自信,从没有想过自己会得心梗,更没有想过因此而猝死。

错误二:不该拒绝医生的建议。

小吴犯的最大的错误应该是拒绝了医生要求做冠脉CT的建议,本来他就觉得自己只是胃病,做心电图已经是无理的要求了,既然检查结果也是正常的,他肯定不会再去做什么冠脉CT了。虽然医生好说歹说,可他就是不相信医生的话,生生错过了救命的机会。他不知道,胃痛不一定就是胃病,心电图正常也可能是心梗。

小吴的经历对我们有何警示?

警示一:再年轻也要重视身体健康。

年轻不是挥霍健康的资本,再年轻都要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哪怕真的从来都不生病,当身体出现异常表现的时候,也绝不可大意,尽早就医,找出原因,才可放心。建议大家在30岁过后,就得每年进行一次常规的体检,相关疾病的高危人群检查时间和检查项目要更有针对性。

警示二:医生的话一定要听。

医生是治病救人的,现在正规的医院也不存在为了挣钱而过度检查、治疗的情况。虽然有些检查看似无理,但都是医生凭借多年经验开出的单子,终归是比患者要专业的。即便存疑,也不该拒绝,听听医生的解释,再行做决定,或许一个检查就能救命。

警示三:心梗很狡猾,千万别大意。

若非亲身经历,患者可能很难想到,胃痛不是胃病,而是心梗的征兆,心电图虽然正常但是心血管已经堵了。很多患者,就像小吴一样,因为心梗的狡猾加上自己的无知,最终酿成了悲剧。虽然心梗的典型症状是心绞痛,但有时也会表现为胃痛、牙痛、下颌痛、嗓子痛、左肩左臂痛等不典型的症状,对于常规治疗无效,反复发作的异常疼痛,务必要重视。另外,心电图只是最基础的心脏检查,它记录的是检查时的心电活动,所以很容易漏诊,即便结果是正常的,若有疑似心梗的症状,也应该遵医嘱接受更进一步的检查,不要拒绝。

2 阅读:493

王药师心血管讲堂

简介:80后王药师,关注用药安全,致力于心血管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