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上情怀,庆有余年

娱乐硬糖 2024-05-20 16:15:46

作者|谢明宏

编辑|李春晖

“范闲是理想主义者的最后一丝底色,他的怯懦与反抗让人感同身受。”

点开《庆余年第二季》,再翻到五年前《庆余年》第一季的稿子,硬糖君作为观众和媒体人大概对这个作品具有双重视角。

作为普通观众,虽然没有剧里老师、学生、清洁大妈催更那么心急,但也会在刷到新物料时满怀期待品评一番;而作为媒体从业者,硬糖君还是更关心产业层面的难题、并为《庆余年》系列着实捏一把汗——大热IP的续作如何升级,如何不辜负既有用户的期待,如何承载更广泛人群的围观和讨论?

这也算一种职业病了,知道情怀难续,续集难拍。追了这几天剧,深感关于续作升级这件事儿,《庆余年第二季》有很多话要说。不仅是对老粉,更有那些刚点进来的新朋友。“我叫‘庆余年’,想用五年时间让你看到我的成长。”

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续作面临时间和空间的双重难题。时间的流逝,意味着观众审美和市场导向的流变。续作上桌,首先要对观众情绪做一次安抚和链接。长篇累牍的画外音复述上一季剧情肯定是最下策,类似《庆余年第二季》这种读者催更的形式反而亲切;空间的变化,则是剧集内生性的维度。人物和人设还要维持原状吗?范闲会不会也和剧外空间的观众一样发生了思想的转变呢?

说到底,人们关心的不止是续作能否延续精彩,还有它作为一个老朋友能否带来新的思考。那些中途走散了的朋友,不就是因为有人留在了原地吗?

同一个彼岸,不同的到达方式

《庆余年》第一季前期内容,大概可以总结为“既生儿,何生娘”。范闲耍聪明想在古代社会造出来的玻璃、肥皂、白砂糖,竟然全被亲妈给提前造出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了。得亏叶轻眉不背唐诗宋词,不然范闲祈年殿斗诗的名场面也会被刨活儿。

在范闲的眼中,对于印象模糊的叶轻眉究竟是怎样的感受?是神庙的叛逃者,还是为庆国人民谋平等的社会活动家,抑或是身上有着各种悬疑但孕育了自己的普通母亲。可以说,《庆余年第二季》想要解决的问题,不仅仅是大家期待“揭秘”,更多的是“同一个彼岸,是否有不同的到达方式”?

两季《庆余年》,同叙着一个主题,但侧重点有所差异。第一季主打少年成长,范闲从澹州闯到京都,满眼都是新奇和困惑;第二季聚焦少年如何改造世界,他开始看到身边的小人物,理解了他们的喜怒哀乐,更明白了自己所求是为普通人请命。庆国并非权贵之庆国,而是千千万万国民之庆国。

在范闲看来,母亲在鉴查院门口立的石碑。“我希望庆国之法,为生民而立。不因高贵容忍,不因贫穷剥夺。”这些都是对社会制度的改造和对民智的启蒙,足够伟大但非绝顶之人难为。

摆在范闲面前的问题,是继承母亲的道路,还是走出属于自己的路。《庆余年第二季》对这个核心主题的呈现颇有巧思,剧集用范闲和陈萍萍在石碑前的争论将其掰开揉碎,不动声色地传递给了观众。

陈萍萍想要范闲走叶轻眉的路,并做好了全盘规划。但范闲既不接受这种控制,更明白他和母亲必然要过截然不同的人生。他剖白自己的内心:“我不是我娘,做不到为了改变世界而活着。但我活一世,最起码想要做一个自以为的好人,让我的良心能平静一些。我不想再看到滕梓荆白死了那样的事,也不想再看到老金头那样无处申冤的百姓。我要替他们说话,我要替枉死之人找回公道。”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所有青年的成长之问。墨守既定的前人勘探过的道路,还是自己下河趟出一条新路。“叛逆”着长大的少年范闲,永远充满着质疑的勇气和打破陈规的锐意。意气之争的斗诗造就新一代文坛宗主,“假死欺君”被他口若悬河的请罪发言巧妙化解,“抱月楼被困”实则是他和王启年联手的一出好戏……

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究竟能够产生多大的影响?在前行的过程中颓丧的少年难免失去信心。剧中,当范闲产生自我怀疑时,王启年说:“你的言行主张可是改变了很多人啊,至少有我王启年。”但行前程,莫问后路。哪怕是蚍蜉撼树,但只要能改变一些哪怕只是一个人,都值得去做。

进击的范闲,越难越燃

如果说《庆余年》第一季完成的是范闲的自我认知,是“向内求”。那么《庆余年第二季》展现的就是少年初长成以后对抗不公、为民请命的豪情,是“向外放”。面对的更大的阻碍,进击的范闲也带给观众更多燃感和情绪共鸣。

《庆余年》第一季让人泪目的范闲为滕梓荆复仇,有痛失好兄弟的情分,也有质疑程序正义的愤懑。击杀程巨树时他说“大局不能杀你,我来杀!”此时范闲并未触及庆国核心权力圈,因此受到的阻碍相对较小。

到了《庆余年第二季》,他虽然冒死向庆帝揭发二皇子和长公主李云睿私通北齐的恶行,却因为没有实证和庆帝的包庇而没了下文。对于第二季的范闲,他要面临的不仅是一个李承泽,更是制造了千千万万、大大小小李承泽的“系统之恶”。

为了更好地与他们对抗,沉下来的范闲以监察京城百官为手段,吹响了真正的反抗号角。面对懒散懈怠的一处,范闲的霹雳手段颇有些整顿职场的意味。他先启用邓子越和王启年当主管,再拉上四处的言冰云来“吓人”。当范闲说言冰云做事“不要脸”时,言冰云的脸都给气绿了。挖坑同事第一人,非范闲莫属。

刚进鉴查院的时候,大家说“一切为了庆国”,现在则变成了“一切为了生活”。范闲一句话就撕开了一处迷失本心的真相。当贪污受贿的不正之风成为一种常态,清正廉洁反成了“不合群”。照硬糖君说,这哪是在看《庆余年第二季》,分明是一出《官场现形记》。

《庆余年第二季》中,范闲以假死开局,用自己做饵引二皇子和太子对峙摆明立场,再以检蔬司受贿案为线索让剧情进入了“深水区”。这些细节详实的剧情铺排开来,展现了故事宇宙中的社会运行规律和鲜活的民生百态。

检蔬司把自己的货物云梦鱼当好处送出去再高价回收的经济怪账、朝堂上言官与二皇子同范闲叫板的几度反转,均让人直呼过瘾。范闲老练了,也更蔫儿坏了,居然会当众受贿等着被弹劾玩“钓鱼执法”了。不寻常的角度,展现多方博弈的拉扯,这才是大家期待的“高端局”。

剧中一大反转,是负责检蔬司的戴公公根本不记得卖菜的老金头。“没人记得他。”范闲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感慨不已。一个活生生的人从这个世界消失了,却没有人关心他为何消失,甚至没有察觉到他的消失。

“谁能让他们见识什么是真正的王法?这王法若是总见不着,谁还信呢?”山雨欲来风满楼,整个庆国请为之颤抖。当范闲传递出他要干票大的,《庆余年第二季》才算真的开幕。

情怀升级,从小处做起

相比很多续作的空谈主义,《庆余年第二季》的诚意在于小人物的描摹与家庭戏份的刻画。风起于青萍之末,这些小处的努力,最终构建了人物在情感维度层面的真实,让观众感到在某个时空,范闲和他的家人以及偶遇的小人物们真真切切地哭过、笑过、爱过。

老金头放在游戏世界里大概是连名字都不会有的NPC,可在《庆余年第二季》里他的出场却能够牵动观众的心绪,让大家理解什么是民生之艰。抱月楼勒索的一万两,是他终其一生也凑不到的数目。

在古代文学视域里,老金头大概相当于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桑文则是“琵琶女”,身不由己的命运和猝然离世都让人唏嘘。如果这个世界有多一点的公义和人情,他们的命运是不是就没那么惨了。

另一方面,家庭戏份的刻画让《庆余年第二季》有了更多的温暖和人情。王启年虽家有悍妻,但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小日子也叫人羡慕。王妻会恶狠狠地瞪王启年,语气越温柔后果越严重。执行“家法”时,剩下尴尬的范闲在风中凌乱。嫂子这揍人的水平,起码是个七品高手吧。

就连寡言少语的言家父子,也在《庆余年第二季》展现了反差萌。言若海听说了言冰云帮助范闲假死的事,主动搬进牢房,儿子去请也不出来。虽然做事原则不同,但言父完全能理解儿子拳拳报国之心。离开牢狱时,言若海还小幽默了一把,对言冰云说:“要不我享福之前,也把你逐出言家?”

《庆余年第二季》通过范闲对小人物的关切,重新解构了英雄人物。那些个人能力很突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人,固然是英雄。那些平等地对待每一个普通人,对弱势群体加以帮扶和共情的人,则是另一个层面的英雄。

“若是没人能站出来,他们这些人一辈子就只能忍着、受着。可是谁能站出来呢?”在范闲眼中,没人记得的老金头很重要,被烧成一把灰的史家镇也很重要。所有生活在庆国乃至北齐、东夷城的人,都是不分高低贵贱的重要。

关于续作如何升级,《庆余年第二季》给出的答卷是:立足小人物、打上高端局、回归家庭戏、情怀可落地。好的内容一定能抓住时代情绪,当剧集开始关心粮食和蔬菜,关心普罗大众的嬉笑怒骂,暗示了创作导向的转舵。回归日常创造不凡,《庆余年第二季》的努力值得被看见。

0 阅读:4

娱乐硬糖

简介:有温度的泛娱乐产业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