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侠滥觞于先秦,司马迁为其立传,后世其形象常见于文学作品

史海撷英 2024-02-06 17:21:07

游侠滥觞于春秋时期,大抵此时,礼乐尚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用,社会上就已经出现了一些具有侠义风气的士。这一时期,侠与儒并未分离,这与中华古时的民族精神有关。在春秋以前,中国本来就具有尚文与尚武两项传统。孔子在《论语》中言:“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文质彬彬,尽善尽美,这是崇尚文化的典型;《中国之武士道》序言道:“我神祖、皇帝,降自昆仑,四征八讨,削平异族,以武德贻我子孙”,这是崇尚武功的典型。此时士受两种文化熏陶,既有豪侠之风,亦有君子之行,此阶段为游侠缘起之先声。

战国时代是游侠起源的时代。此时文士与武士逐步成为并立的集团。武者谓之侠,文者谓之儒,儒重名誉,侠重义气。自此,儒、侠并立。至后世,儒生因与君权政治相适应得以大发展。相反,侠士却因为与君权政治存在固有的冲突,渐至无闻。

司马迁:为游侠立传

太史公是关注游侠、欣赏游侠的第一人。司马迁对侠进行了简单的分类。第一类以战国四君子为代表,他们养士、重士,凭借身份、财产而显名,偶尔也有为大义而违背法度之行为,如信陵君窃符救赵。第二类则是闾巷之侠,虽无第一类的名气与声势,然而砥砺名节,洁身自好,就危扶困,是真正意义上的游侠,以朱家、郭解等为代表。第三类则是豪暴恣睢之徒,其不属于侠,只是也以武力作为立身手段。在太史公看来,虽然游侠以武为立身手段,但重义的精神才是游侠的实质。

司马迁首次为游侠作传,他笔下的朱家、郭解等人丰满、立体,可以作为游侠形象的代表。

朱家是汉高祖时期鲁国人,是司马迁撰述的第一位游侠。司马迁指出鲁人皆以儒教,而朱家以侠闻。朱家藏活士,救人不求回报,终身不复见等行为,展现了游侠突破了儒士立名的范畴。司马迁并没有用太多笔墨去记朱家事迹,但其精神实质已符合游侠。

郭解是司马迁重点描写的一位游侠,可谓是游侠的典型。司马迁叙述了郭解之奇。其身世甚奇,郭解为许负外孙,许负本就是天生异人,善相面。郭解之父亦有任侠之气,这是郭解第一层神秘之处。其经历亦是奇妙,年少时暴戾恣睢,杀人甚多,却每次因遇大赦天下等原因而免难。其性格转变亦可称奇,从年少时轻狂、快意到“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游侠,令人惊叹。寥寥数语,太史公就已经将一位奇人异士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司马迁

太史公关于郭解事迹的描写,是《游侠列传》中最精彩的部分。面对外甥被杀,他仍能问清缘由,站在公义角度解决问题。面对讥笑自己的人,亦能不计前嫌,暗中帮助。在调节结仇者之间的矛盾时,郭解谦卑不居功,调解成功后,便悄悄离开,尤见其侠义精神。

司马迁为游侠作传,与当时社会的情况有关。郭解之例说明游侠在汉时声势之大,这自然会引起司马迁的注意。另外,当时汉代士大夫与游侠交往者甚多,如剧孟与袁盎之交往,卫青替郭解进言,都是证明。司马迁写游侠是对现实情况的刻画,符合史家笔法。游侠形象也寄托着司马迁个人的怀抱。游侠己诺必成,不爱其躯,趋人之急,令人敬重。然司马迁遭受宫刑时朝中并无人相救。其对游侠的描写,应当有自身的期望在内,饱含着对明哲保身的君子的不满之情。司马迁撰写游侠,也受到尚奇这一审美情趣的影响。游侠济危扶困,事迹多具有传奇性、故事性。如郭解,其性格转变、一生行藏本身就具有跌宕起伏的色彩。这也是司马迁写《游侠列传》的原因。

《水浒传》:梁山好汉有侠义

太史公的钟爱,并未让游侠得到正统文学的认可,范晔作史,已不传游侠。但游侠形象并未由此淹没,在小说这一文体中游侠仍占有重要地位。比如《霍小玉传》中的黄衫客形象,《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柳遇春的形象都反映了游侠精神的一些方面。小说《水浒传》中通过对梁山好汉的塑造将游侠精神再次生动具体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鲁智深是施耐庵所偏爱的人物,他身上具有明显的游侠精神。好汉英雄入梁山多是受人之气,或身陷官司,比如花荣受刘高之气,宋江因杀阎婆惜而成配军。但鲁智深则是因为救金氏父女而遭难,救助弱者时,并没有考虑到自身发展及日后生计问题,正是“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的游侠精神的体现。其结识林冲后,与林冲言:“但有事时,便来换洒家与你去”,此为一句承诺,鲁智深却将这一承诺履行到了极致。他担心高俅会害林冲,一路相随,并无言语,直至大闹野猪林才讲出各种缘由。为保林冲无虞,一路相伴,防护至安全。是履行承诺,亦是重义而非为名之举。鲁智深自出家以来,并不遵守佛家清规,但长老坚信其必当证果,这与其内在纯净、修养丰沛,尤其是侠义精神有关。侠义与大乘、小乘度化之校应有精神相通之处。

小说中游侠形象的出现与读者的期待视野有关。自宋代后,小说读者多为市民阶层。小说中出现了代表市民阶层的人物形象。游侠活动地多为城镇,其为市民打抱不平,于危急时刻出现,正符合接受者的心理需要。金氏父女正是遇到鲁智深才可化险为夷,游侠形象的出现是作者看到了市民阶层对美好生活的愿望,以及在遇到困难时渴望强者相帮的诉求。另外,游侠形象符合读者尚奇的心理倾向。市民喜爱具有故事性、传奇性的作品,在《水浒传》中好汉相遇时,经常会将过去经历重述一遍,有时作者甚至不惜笔墨再将故事复述一遍。此时,听者往往大喜,以表示惊奇。另外,每当好汉行侠仗义时,市民则站在看者的角度来展现惊奇。如武松杀嫂,街上看的人不计其数,这正是市民阶层对奇闻异事大加追求的体现。

游侠所传达的重承诺、重义气、讲仁爱的精神具有难以估量的感染力,其春风得意,无所拘束,恩怨分明的潇洒之风更令人心驰神往。

0 阅读:9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