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王维的《使至塞上》

槐序姑娘本人 2024-01-25 15:24:38

围一炉烟火,捧一卷诗书

01. 品诗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

题“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诗中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属国: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因而此句意指唐王朝边塞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

胡天:胡人的领空。诗中指唐军占领的地方;

孤烟: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

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非实写;

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

都护:唐朝在西北边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这里指前线统帅。

燕然:指燕然山,即今蒙古国杭爱山。东汉窦宪北破匈奴,曾于此刻石记功。诗中代指前线。

02. 深度解读

诗文大意可解为:

一路轻骑去边关慰问,直奔塞外路途遥远。

像风中的蓬草一般,行走在古道上,北归的大雁正翱翔于天空。

一眼望不到边的浩瀚沙漠,偶尔能见到烽烟直上,一轮落日悬挂在黄河之上,其景浑阔,天高地广。

行至萧关时遇到了侦察的骑兵,得知主帅尚在前线征战,还没有归来。

03. 创作背景

公元736年,宰相张九龄遭奸臣李林甫构陷,贬为荆州长史,因张九龄曾提携王维,对王维有恩,因此王维赋诗相送。

有人认为王维是张九龄的朋党,就上书将他排挤出朝。

时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海西大破吐蕃军,因此唐玄宗李隆基任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任河西节度使判官。

而这首诗就是作于出塞的路上,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千古经典。

我们都知道,王维有“诗佛”之美誉,亦是唐代田园诗的第一大家,但是任谁也想不到,他的边塞诗同样写得很美。

王维是唐代诗人中,少有的全才,精通乐理,所以早年曾任太乐丞,而他的山水画则有“南宗鼻祖”之称。

相比之下,写诗是王维所有技能中最弱的一项。

王维一生有礼佛之心,淡泊名利,27岁就和妻子隐居淇上,打算不问红尘了。奈何他31岁的时候,妻子病逝,王维再度出仕,正是得到了张九龄的帮助。

从那以后,王维就开始杜绝穿彩色衣服,每顿饭都是素食,但他归隐林泉的梦想,直到人生最后一年才得以实现。

正如苏东坡对王维的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读王维的诗,确实是一种享受。

1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