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了105岁的太极拳养生专家:吴图南太极拳功夫集萃

卫昌国学说说 2024-04-18 08:38:12

吴图南先生生于1884年,1989年去世,活了105岁,绝对算得上太极拳大师中最长寿的。他也是最积极推广太极拳与养生结合的名家。

一、九岁体弱学太极

如果研究那些养生有成就的名家,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年少体弱多病。

这个动力让他们发奋,因此走上习武甚至修道的路上。

张义尚如此,李少波如此,吴图南也是这种情况。

吴图南9岁时,还是1893年的清代,太医李子裕告诉他,养身还得练功。于是,开始随吴鑑拳先生学习太极拳。

不得不说,吴图南家庭不错,可以看太医,也可以轻松去学武,算是蒙古族上流家庭。

张义尚、李少波等名家也是因为家庭比较富裕,学武才有保证。所以,现在有那么多免费学习的机会,应更珍惜。

1901年前后,吴图南又拜杨少侯为师学习杨氏太极。

吴图南跟随吴鑑泉先生学习8年,跟随杨少侯先生学习4年,9岁学习到21岁,已经大学毕业。

吴图南先生算是最早的北京大学学生,那时候北京大学还叫京师大学堂,杨少侯先生曾在学校当老师。

二、科学化的太极拳

吴图南先生从小学习国学,又在京师大学堂读大学,可谓学贯中西。大学毕业后又学习医学,还精通考古、文史、心理学和经络学,并通英语、法语等。

因此,比起一般的练武者,吴图南先生具有更强地探索精神。为了弄清太极拳源流,吴图南曾走访陕西、河南、湖北等地考证。

为了探索太极拳原理,他将心理学、生理学、物理学和逻辑学等现代科学方法运用到太极拳研究中。曾经用X光拍摄练拳动作,并得出,骨骼、肌肉、关节相互配合,并符合生理解剖正常状态,才是最适宜的运动。

1931年,就出版《科学化的国术太极拳》。

但是呢,也别以为吴图南先生全面西化,忽略传统,恰恰相反,他反而提倡用国术要旨锻炼,并且“内晓仁义以尽其用。”并说,“外有健康之体,内具高尚之德,穷则独善其身,达者兼善天下。”

为了支持抗日,还编撰了108式太极刀,1934年出版《内家拳太极玄玄刀》。

吴图南讲太极拳也尽量使用现代术语,不使用拗口的古文。这也值得现代习拳者警醒,不少武者喜欢用文白夹杂解读拳意,事实上,早在20世纪初,吴图南和孙禄堂等大家都开始用白话文来解读武学。相信,他们古文功底比我们好。

吴图南先生也精通周易,但讲解太极拳行进方向时,没有用后天八卦图,而是用大家习惯的前后左右表达。

如图。

三、 太极拳与养生

吴图南先生算是最早系统研究太极拳与养生的,并将其当成一生的事业,也用自己身体做实验,事实上也还成功。

吴图南认为太极拳也好,其他功法养生也好,除了日常的勤奋练习,还需要有一个重要的基础:“养神。”并认为“存神”是健康长寿的要旨。其实,这也是《道德经》、《黄帝内经》以来一直讲的核心之一。可惜人们对此并不重视,即便是《黄帝内经》时代,也在说“上古之人”和“今人”的对比。那时的人们,大都“以欲耗其精”,其实质和现代人差不多,只是耗的形式不同。

当然,坚持不断练习才是基本操作,吴图南先生,从9岁开始练习,接近一百年不间断,即便90岁,还坚持每天早上六点和晚上九点打太极拳。

更多内容请仔细研读《太极功集萃》。

《太极功集萃》包含六个部分。

1. 前言:

由吴图南外甥章学楷老师撰写,介绍了吴图南先生生平。这个前言值得认真读,透漏了不少吴图南先生练功经验。如讲吴式太极拳“揽雀尾”六个动作,一式一定,每个动作要六个呼吸时间,一式练习好几天。

2. 国术与太极拳概论:

这一章主要是汇总吴图南先生早年的相关文章,从中可以体会老一辈大家精神追求和爱国大义,发自内心的希望人们健康幸福。也有详细的太极拳历史研究文章。

3. 太极拳:

这一章系统讲解太极拳,大概40式,70个动作,讲解非常详细。如说揽雀尾,则分为三个动作。

4. 内家拳太极功玄玄刀:

这是为抗日战争编写108式太极刀,以太极拳为根基,也适合现代养生需要。

5. 太极剑:

太极剑理论基础与太极刀类似,以太极为根基,太极势基本一致,仍以揽雀尾起手。

6. 太极功:

这一篇值得养生爱好者仔细研读,包含《太极拳敛聚神气论》、《太极功宗气论》、《太极拳用架序稿》。文字不多,但干货很多。

有兴趣的朋友,。

拿到书后,应怀有崇敬心,认真研读,最好能按照我上面所说学其精髓,反复琢磨,方可有大用。

还有吴图南先生讲座音频,扫描扉页可得。

0 阅读:6

卫昌国学说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