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万志愿军挤在江边,遭美军炮击伤亡过万,杨得志决定挥泪斩马谡

史海任我行 2024-03-03 20:13:09

彭老总的军旅生涯有着太多的高光时刻,他是我们新中国当之无愧的一代军神,可即便是军神也有落寞时刻,他本人也一直对自己指挥过的四次败仗耿耿于怀。

彭总所说的四大败仗,其一是红军时期的赣州战役,其二是抗战时期的关家垴战斗,其三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西府陇东战役,其四便是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第五次战役。

可以看出,这四次失利在时空上的分布还是十分均匀的,算是彭老总在不同时期分别得到了相应的经验教训。而在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这发生在朝鲜战场上的第四次失利。

百万雄师枕戈待旦

时间回到1951年的二月份,此时可以说是志愿军在入朝之后最艰难的一段日子,因为在经历了前期的鏖战后,第一波入朝的士兵都已经十分疲惫了,而后续的增援部队还没有到位,面对气势汹汹的联合国军,志愿军只能是咬着牙硬扛。

可即便是这样,志愿军战士依旧以顽强的战斗让联合国军前进地十分艰难,他们花了快一个月的时间才跨过了咫尺之遥的汉江,进抵汉城城下,并将其占领。

在牛气哄哄的麦克阿瑟的眼里,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胜利,因为他们再次夺回了韩国的首都。然而,麦克阿瑟很快就被李奇微取代,而后者对当前的状况没有任何兴奋之情。

在李奇微看来,仅仅是拿下一座空城,而没有歼灭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有生力量,算不上什么胜利。

从这里我们也就能看出,李奇微远比他的前任更加务实,志愿军所要面对的将是一个更加难缠的对手。

不仅是李奇微,美国方面此时还派来一个关键的人,他就是范弗里特。没错,就是创造了著名的“范弗里特弹药量”军事名词的那位美国将领,而他在当时是第八集团军的司令官。

李奇微本人对范弗里特是十分赞赏的,而这位更有着一个特质,那就是擅长穿插包围战术。

穿插包围可是我军的绝活,但显然这位老兄也精于此道,这同样预示了接下来的战斗对志愿军来说不会轻松。

在美军进行人员调整时,志愿军这边也在三月份开始了换防工作。第二番入朝部队已经陆续就位,而这次来的是第三兵团和第十九兵团,一同抵达的还有新建的高炮师和大量后勤、工兵部队。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入朝参战的第十九兵团对于彭老总来说可是老熟人了,那正是他在第一野战军时期带过的老部队,这支脱胎于华北军区的百战精锐曾助他横扫整个西北,是一支有着光荣军史的队伍。

除了人员,第二番入朝部队还带来了大量苏制武器,包括著名的“水连珠”冲锋枪和重型榴弹炮,具有苏联血统的新式武器能够更好地适应寒冷的朝鲜气候,对志愿军来说是不小的助力。

也就是说,第五次战役前彭老总的手中掌握了九十五万志愿军、外加三十四万朝鲜人民军辅助,近一百三十万大军严阵以待。

在这些队伍里,已经有三十七个师装备了苏式武器,重火力也初具规模,仅重炮就有一千门,还有一定规模的空军,其实力远非刚入朝时可以比。

既然有了这样的本钱,彭老总便计划以新一轮的反击作战给新官上任的李奇微一些见面礼。

关于怎么送礼的问题,志愿军副司令洪学智表示:“把敌人放到铁原和金化再打”,副司令邓华也支持这个建议,但彭老总对这个诱敌深入的计划并不满意,他说:“不能放他们进来,还是得在金化、铁原以南打!”

而在经过一番讨论后,他们各持己见,始终没能得到统一意见。

彭老总坚持御敌于外,除了考虑到地形问题外,更重要的是他担心美军可能再来一次仁川登陆,所以他更想先发制人来夺取主动权。

随后,彭老总就作战计划也向毛主席做了报告,而毛主席的回答是:“完全同意你的预定部署,望依情况坚决执行之。”

事已至此,就到了遵照执行的地步了,而志愿军的作战又是怎样的呢?

轻敌情绪蔓延的志愿军

一个很明显的问题是,经历前期的作战后,我军上下都形成了轻敌心理。

以十九兵团为例,在国内秣兵厉马数月的他们等的就是在朝鲜大展身手的机会,所以全军上下充满了乐观的情绪。

在士兵们看来,战争初期我们使用万国造武器都能把美军打得落花流水,现在有了苏式武器的加持,人数更是联合国军四倍以上,难道还怕美国人?

在得知自己对面是韩军的第一师后,十九兵团的战士更兴奋了,毕竟这支军队此前被志愿军十五分钟就给打爆了,师长白善烨差点自杀,根本用不着担忧。

于是,在军队里开始流传“一条牙膏”的说法,也就是将半岛战局比喻为一条牙膏,从北到南一推就完,战士们普遍认为彻底打垮美军就是今年年内的事情了。

这样的情绪不止出现在士兵身上,高层也是一样的。第三兵团代理司令王近山在会议上表示:“朝鲜半岛多大地方,三八线上尿泡尿,都能把他们滋到釜山去!”

就连老成持重的总司令彭德怀在给毛主席的电报中也说:“战役的目标是吃掉美军几个师!”

一个事实是,在美军两百年历史中,还从没有过一整个师被吃掉的例子,更不要说几个师,我军此前最好的战绩也不过是全歼了北极熊团。

可见,即便是彭老总也对战役前景持乐观态度。但可怕的是,对于军队来说,盲目自信往往就要付出血的代价。

1941年4月22日,第五次战役正式打响,中朝联合指挥部以十四个军的兵力在两百公里的战线上发起进攻。

而与以往不同,这一次我军进行了规模空前的炮火准备,铺天盖地的炮弹砸向联合国军阵地,也给了美国人一点饱和攻击震撼。

炮火准备结束后,各军按照计划,或是正面突击,或是穿插分割,以多钳合击的方式发动猛攻。

面对来势汹汹的中朝联军,美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采取了逐步撤退、保持接触、大量杀伤的战术来应对,双方的战斗进行地十分激烈。

在大军出动的同时,我们来说说十九兵团,他们的任务是突破临津江防线。接到任务后,十九兵团司令杨得志给麾下三个军分别下达命令,63军穿插绀岳山,切断敌29旅和后方的联络。

64军从正面发起进攻,冲击韩第一师的防线,并在成功后直扑敌议政府腹地;65军担任预备队,负责渡江后配合另外两支队伍的行动。

就此来看,杨得志的安排是恰到好处的,不失为一个完善的作战计划。

惨烈的第五次战役

战斗打响后,我军已经开始了炮火准备,但负责冲击第一师阵地的64军却没有按时抵达既定位置。

64军军长是曾思玉,他在发现部下行动迟缓后,打电话给杨得志说希望推迟进攻。但开弓哪有回头箭,其他方向都动起来了,岂能单独给64军再次准备的机会?

没办法,曾思玉只能硬着头皮上,他下令还没有就位的部队跑步进入冲击阵地。

64军主力此时距离冲击阵地还有十五公里,等士兵们每人背着四十五斤的粮食弹药赶到目的地,他们早就累瘫在了地上。

没有时间休息,64军还必须立即发起攻击,但他们已经错过了攻击时间,炮火准备早就过去了,战士们只能硬顶着敌军火力渡河强攻。

而在渡河过程中,我军除了战斗伤亡外还经历河水突然暴涨导致士兵被冲走的意外事件,这就说明战前的勘察工作做的也不到位。即便如此,64军还是拿下了滩头阵地,取得了渡河战斗的首胜。

在发现了志愿军后,美军的装甲部队就冲了上来,意图策应韩第一师并对我军进行封锁。

让志愿军意外的是,这次韩第一师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意志,他们不仅没有溃散,反而借助有利地形和火力优势对我军展开猛烈还击。

与之相对的是,由于对滩头地形的不熟悉,64军数万战士挤在河滩上根本施展不开,于是他们遭到美军坦克炮和韩军重火力的疯狂轰击,成片成片的士兵在炮击中倒地。

得知64军被困的消息后,彭老总指示杨得志尽快做出应对,而杨得志的办法是从充当预备队的65军中抽调两个师继续渡河参与进攻,他寄希望于集中突击战术发挥作用。

这个决定的后果是惨重的,因为过河的士兵只会继续挤在滩头,进攻空间会更狭窄,只能是徒增伤亡。为了挽救局面,杨得志再次下令把炮团拉上去,轰击美军的同时掩护友军。

但由于美军的空袭,炮团根本无法构筑炮击阵地,他们只能眼看着五个师六万将士在滩头上被联合国军肆意攻击。

就在众人焦虑之际,负责穿插作战的63军发挥了作用,他们成功在侧翼打开局面,在雪马里歼灭了英军一个营,又对临津江阵地上的联合国军形成夹击之势,最终迫使联合国军主动撤退,这才挽救了滩头上的五个师。

随后,脱困的64军继续突破作战,他们一直打到了葛谷里等地。

然而,由于比预期晚了三天才突破临津江防线,导致敌军从容撤退,我军没能完成既定作战目标,反而由于作战失利导致十九兵团两个师损失惨重,上万士兵倒在了临津江边。

此时的十九兵团出现两个不同的场面,一边是有人立功受赏,另一边有人遭到处分。

第一阶段作战结束后不久,五月下旬我军重新展开了第二阶段的进攻,而由于此前的歼敌任务没有完成,这次彭老总准备拿韩国人开刀。

第二阶段作战中,十九兵团的作战任务是佯攻汉城牵制美军,而第三兵团从中线阻断美军与韩军的联络,第九兵团会同朝鲜人民军全力围攻韩军。

在五天的激战后,韩军四个师被我军击溃,美军防线也被打了个千疮百孔。

但紧接着,前进的第九兵团遭到美军两个机械化师的拦截,其背后更有十三个齐装满员的师尾随着对我军展开了机动包围。

此时,第九兵团已经接近弹尽粮绝,乃至于27军主力和60军180师被包围,其中180师最终几近全军覆没。

为了阻断美军的进攻,彭老总派出了八个军发起铁原阻击战,这场仗我们也打得很辛苦。

直到6月10日,由于美军这边伤亡也很大,再加上李奇微估计志愿军要再次反扑了,这才下令撤军并转入全线防御,第五次战役到这里全部结束。

回顾整个战役经过,可以说我们仅仅是取得一场惨胜,因为志愿军虽然实现了既定目标,但却为此付出了多达七万五千人伤亡的代价,这其中有一万多人是牺牲在了临津江边上,而他们很多人原本可以活着接受奖励。

正因如此,不仅彭老总将第五次战役引为人生四大败之一,十九兵团司令杨得志也主动检讨,而64军军长曾思玉以及191师、192师的师长和政委等人更是受到了严厉处分。

其实受处分的这些人都是革命功臣,军事能力也没有问题,但在关键时刻犯了自大轻敌的错误,乃至于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指挥不当,给部队造成重大损失,这实在是不应该。

兵团政委李志民对此就说:“这确实是挥泪斩马谡了,但赏罚不分明,就难以维护军纪的严肃性,也难以保证此后战斗的胜利。”

结语

实际观察抗美援朝战争就会发现,一共五次战役,我军之所以能在前三次战役中取得大胜,很大程度上是战役的突然性让美军有些措手不及,再加上美国有个自大的麦克阿瑟,使得联合国军错误地低估了志愿军实力,这才有了这个结果。

而等到第四次战役的时候,美军已经清醒过来了,并靠着强大的工业实力和过硬的军事素养正儿八经地和我们掰手腕,最终我们也就打了个平手。

再后来的第五次战役时,看似我军优势更大,但事实上在务实细致的李奇微指挥下,美军的准备比我军更充分,反倒是我军犯了麦克阿瑟式的错误,这实在是不应该。总的来说,第五次战役是一场惨胜,其中的经验教训应该被铭记。

121 阅读:51732
评论列表
  • 2024-03-04 20:23

    1941年4月22日,第五次战役正式打响,中朝联合指挥部以十四个军的兵力在两百公里的战线上发起进攻。😂😂

    陌客 回复:
    史海任我行:不好意思,抄别人文章太容易了,一不小心抄错了…
  • 2024-03-06 19:09

    向最可爱的人致敬!

  • 2024-03-05 03:20

    那来1941年!!小编极不严谨!!!

    用户48xxx70 回复:
    也是应该是1951年才对
  • 2024-03-13 12:48

    纠正一下,“水连珠”是莫辛纳甘步枪的俗称,而朝鲜战争中使用的苏式冲锋枪是“波波沙”。

  • 2024-03-08 11:35

    朝鲜战争的伤亡大着了,若长期拉锯战,根本耗不起。

    人生百态 回复:
    你认为美国耗得起?苏联巴不得耗得越久越好!
  • 2024-03-04 23:02

    地形侦查不到位

  • 2024-03-09 13:45

    还是该放进来打,歼敌人数才是重要的,

  • 2024-03-05 04:55

    第五次战役到底是1941年还是1951年

  • 2024-03-04 16:30

    胜败乃兵家常事,善于总结经验才能无敌于天下

  • 2024-03-07 23:17

    不知道说什么,胡言乱语

  • 2024-03-04 19:23

    胜败乃兵家常事

  • 2024-03-06 00:25

    文笔真好,向保家卫国的志愿军将士致敬~

  • 2024-05-04 18:08

    最终靠铁原阻击战惨胜

  • 2024-03-26 20:51

    1941年4月22日,第五次战役正式打响,中朝联合指挥部以十四个军的兵力在两百公里的战线上发起进攻。

    彭彬 回复:
    1951年

史海任我行

简介:每一段历史都该被铭记,我要做的就是让历史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