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楼市松口,终于在“限购”上动刀

海蓝聊房 2024-02-09 14:05:00

1月26日,广州率先调整限购政策,当时分析时说道,未来北上深会紧跟其后。

果不其然,在几天后,上海便调整了限购,而现在,北京也挥出了这一刀。

首先来看看具体的调整内容。

2月6日,北京市住建委和通州区政府发布消息:即日起,在京具备购房资格的四类家庭,可以在通州购买一套商品住房。

在政策调整前,想要在通州区购房,不仅仅需要满足北京的整体限购政策,还需要在通州落户、缴纳社保或纳税满三年。

这种限购政策被称为“双限”政策,相比于普通的限购政策,通州“双限”直接把买房难度拉到了地狱级别。

但现在经过调整后,购房者只需要满足北京的整体限购政策就可以在通州区买房,至于通州区自己的落户、社保、纳税则全都成为过去式。

那么调整限购政策后,是否会导致房价大幅上涨呢?我认为,这必然是不可能的。

首先,北京并非是第一个调整限购政策的城市,前车之鉴说明,限购的刺激作用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从去年开始,各地市就开始调控限购政策,到现在,所有二线全都放松,部分二线全面解除,部分新一线城市也都有所调整。

如此大规模的集体调整,想来应该有不错的效果,可真实情况却并不是这样,整个2023年,不论是销售、投资、拿地,还是二手房的价格,都处于下跌状态。

通过各市调整限购这一举动以及调整后的结果来看,这一轮楼市下行的根源并不在限购上,因此想凭借一手“调整限购”来实现预期反转,从而刺激大量购房者涌入楼市是很不现实的。

其次,楼市的供求关系发生重大转变,限制了房价的大幅上涨。

过去炒房为什么会那么狠,一是因为国家还没进行调控,二是因为有点儿资本的人多、没买房的人也多。

可现在却完全不同了,有能力买房的人早就买了房,剩下的人拥有巨大的购房压力,当面对如今的楼市时,大多都选择观望,不敢让自己过早背负房贷。

与此同时,在保交楼的努力推进下,国内的房屋竣工面积也在正增长,连带着待售面积也在上涨,供求关系已经发生转变。

而这次调整限购的通州区,其实就是北京库存较大的区域。

根据数据,通州区2023年新增商品房6338套,是2022年的2.6倍,商品房存量9295套,去化周期长达26个月,与市场10-12个月的合理去化周期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

另外像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甚至是部分二线城市,它们的主流交易都是层层递进的。

简单说,购房者先买一套最普通的房子安家,之后条件好了再去置换更好的房子,以此类推下去。

可现在的关键问题在于,能接盘最普通房子的人越来越少,这相当于断掉了房地产交易链条的根基。

一方面是高库存,一方面是交易链条断掉了关键一环,房价怎么可能涨上去,能做的也只有以价换量,以及通过政策来不断地释放需求。

最后一点,政策虽然放开了,但泡沫需要控制住。

说句实话,如果现在允许炒房,那将会有大批普通购房者和投资者涌入楼市,房价可能暴涨,甚至会再次创造一个黄金时期。

然而我们可以看到,在这轮楼市调整中,不论政策怎么出台调整,房住不炒的宗旨从未变过。

之所以会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房住不炒”,一是因为购房压力太大影响到老百姓的其他决策,比如生育,因此需要给老百姓减负。

二是考虑到太大的泡沫对金融体系而言是一个潜在风险,一旦戳破,后果不堪设想,隔壁的日本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现在,楼市环境虽然不好,但泡沫却在一点点消掉,一些较大的金融风险已经得到控制或得到较好的防范化解,我们费尽心思做到这种地步,难道还要一夜回到解放前吗?很显然,这是国家不允许的。

综上所述,北京通州区也好,其他一线城市也罢,它们调整限购,并不会造成房价暴涨,甚至于调整后的效果,可能还比不上去年9月份认房不认贷所带来的小高潮。

因此,大家不要有过激的反应,在购房时,还是要从实际需求出发。

最后我个人认为,现在的楼市,二手房已经近乎触底,房东是真的要扛不住了,但新房的价格,还是有较大的下行空间。

0 阅读:142

海蓝聊房

简介:说说房产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