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粗暴养废儿,小涛计划求机会,小敏无奈应,只给最后一次。

追梦星辰 2024-04-02 21:47:04

一见到调解员,求助人老李唉声叹气,他说,这一年多来,他和老伴的心情一直很低落,吃不好饭,睡不好觉。

因为,儿子的事让他们很是头疼。

他们操劳了大半辈子,为的是能够给儿子制造良好的家庭条件,花钱给儿子买房买车,又花钱给儿子娶媳妇。

然而,儿子的生活并没有如他和老伴预期的那样幸福美满,反而日子过得一塌糊涂。

折腾了那么多年,儿子啥事都没做好,和儿媳妇又处不好关系。

这不,儿媳都离家一年多没回来了,任凭他和老伴怎么劝,儿媳还是铁了心要在外面一个人带着孩子一起生活。

儿媳人品不错,也是一个很会过日子的老实人,他希望儿媳能够给儿子一次机会,两人重归于好。

对此,儿媳小敏表示,事情没有老人想的那么简单,破镜重圆过于理想化。

她认为,有些东西一旦失去了,就再也不会回来了。

人心不是一天变凉的,都是多次失望积累,然后攒够了失望,就不想再过下去了。

她和小涛已经不可能了,想到曾经那些煎熬的岁月,她是一点回头的念头都没有。

对小涛,她不再抱任何期待,有他没他,对她没有任何影响。

孩子,她会一个人照顾,一个人可以养大。

就算他和小涛和好了,他还不是照样当甩手掌柜,到头来,还得是她亲自照顾孩子。

离开家一年多不回,是因为她已经忍无可忍了,结婚十一年,她已经受够了,提离婚是正常的反应。

这一年来,她都是在外面租房子,一边尝试着做直播卖货,一边照顾孩子。

日子过得有点忙碌,但她觉得特别充实。

至少,她实现了个人的价值,自己挣钱,养自己,养孩子,每天都干劲满满。

尽管眼下挣的钱不多,一个月不过四千多块钱,可她相信,只要她努力深耕,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

不管是工作还是婚姻,只有当事人自己清楚合不合适,旁人是没法了解她的感受,更是无法做到共情。

她现在人格独立,经济独立,熬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已经不需要迟来的关怀了。

调解员说,老人和丈夫小涛专门过来找她,这段婚姻继续与否,总得把话说清楚啊。

小敏摇头,她是真的不想看到小涛了。

至于公婆,他们夫妻走到这一步,和老人是没有关系的。

公婆已经尽到为人父母应尽的义务与责任了,给小涛提供了经济支持,又帮小涛张罗婚事,出钱出力。

她生了孩子后,婆婆也是尽力帮她照顾孩子。

老人付出了很多,还任劳任怨,她对他们没有任何埋怨。

只是,与她过日子的人是小涛,公婆哪怕再有责任心,也是无济于事。

话是这么说,可小敏最后还是敌不过调解员的三寸不烂之舌,无奈答应和小涛见面,两人坐一块把事给说清楚了。

调解员问小涛,一年多前,他们之间发生了啥事,以至于小敏毅然决然离家了?

小涛低着头,支支吾吾,说是忘了具体的细节,只是大概记得那天他多喝了点酒,发酒疯打了妻子小敏。

一听这话,调解员顿时一顿输出批评小涛。

小涛说,他知道打人不对,可当时他喝醉了,整个人失去了理智。

结婚多年,这是他头一次动手打小敏。

想到小敏被他打得鼻青脸肿,身上带有黑青,他就很后悔。

调解员直言,他能够打人,说明并没有喝醉,喝醉的人,压根没力气打人,直接躺倒地上睡过去了。

家暴零容忍,他太冲动了,实在是急了,他大可以拿拳头砸墙,就知道痛不痛了。

小敏说,那天她都吓傻了,好在报警求助了,他们来得及时,保证了她的安全。

一身的伤,她在医院待了几天,才稍微有了好转。

调解员又问小涛,这一年多,他为啥不找小敏认错道歉,喊人回家?

小涛说,他没脸见她,也不知道怎么开口。

他很想念她,盼着她早点回家,但他真的没有勇气去求和解。

听到这,调解员认为两人之间的矛盾,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小敏点头,是有些复杂,而他动手打她之时,人也是清醒的。

那会,他一年不去工作,每天早早出门,却骗她说去上班了,实则是在外面瞎逛,整天无所事事。

被她识破后,他还没有反思的意识,找一些似是而非的借口搪塞她。

她恼了,就开始指责他,说他没有责任心,一个养不了家的男人,就是无能之辈,白当男人了。

这些话刺激到了他,他便挥起拳头打她了。

她的话虽然难听了一些,但她说的也是事实。

调解员认为,换做是她,也受不了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一年不干活挣钱。

人家戳破真相,他还恼羞成怒了,真要有本事,一天找三份工作挣钱去。

小涛说,他压力太大了,那会沉不住心找一份工作。

接着,小涛便沉默不说话了。

小敏解释说,他所说的压力,估计就是欠外债的问题了。

当初,他和她说要自己创业,干点拉石子的生意。

她认为,一个人有挣钱的想法也是好的,起码他有挣钱的意识。

她相信只要一个人认真做事,肯吃苦,下功夫,就一定会有一些成绩。

所以,她听了他的想法,就特别支持他,不说任何泼他冷水的话,反而不断鼓励他。

可是,创业并不简单,光是本钱就够他们头疼了。

他和她提出把家里的房子抵押出去,那么本钱就有了。

原本,她有些犹豫,可还是被他说服了,也同意了这个方案。

大概是考虑不够周全,做得准备不充足,小涛的创业还是失败了,因此欠了外债,房子目前仍旧处于抵押状态。

由于她当时全身心投入在家庭,专注照顾孩子,他生意的事,她几乎没有插手,也不了解当中的细节。

想来,还是她想得太简单了,就不该轻易同意他的方案。

至于,他到底欠了多少外债,别说是她,就连公婆也不知道,怎么问,他就是不肯说。

这个结,可以说是一家人的心结,大家不愿意提及,却又不得不面对。

催债的电话没完没了,甚至又有人在他们家门上贴了条。

到了这种时候,他还是想着继续瞒着她,让人特别愤怒也很失望。

调解员问小涛,他到底欠了多少外债?

小涛迟疑了半分钟才说,总共欠了十六万左右。

其实,小敏离家这一年多,他有出去干活挣钱了,只可惜杯水车薪,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只是还了一些。

目前,还欠外债十万没有还。

小敏不相信,到了这种时候,他居然还在撒谎。

不可能只欠十万没还,就算她不知道具体金额,可她知道一定比十万多好多。

不说贷款,就说欠亲戚好友的钱,都有好多了。

欠亲戚的钱,瞒得住一时,瞒不住一辈子,她总会有知道的一天。

还有,他明知欠了那么多钱,还动不动跟人打牌赌钱,赌博的钱,还是跟亲戚朋友借的。

小涛立马否认,他发誓,他没有赌博。

他知道赌博沾不得,不可能会作死,不过是压力太大,偶尔跟人出去打牌娱乐一下,就打五块钱左右。

放松了自己,花的钱又少,他觉得很值得,且算不得是赌博。

一听这话,小敏瞬间不乐意了,他嘴里就没一句实话。

她摊牌了,不怕家丑外扬了,一年多以前,她之所以愤然离开了家,不仅仅是他动手殴打她。

更多是因为他人品有问题,不靠谱,让人真的没法继续忍下去了。

再忍下去,她估计会气绝身亡。

他这人,谎话连篇,游手好闲,好吃懒做,好高骛远,嗜酒如命,沉迷赌博,自私自利,可谓是一身的缺点。

被她点破了,他不仅不承认,还倒打一耙反过来打压指责她。

不论是她和孩子,还是公婆,别想指望他了,他不拖后腿已经谢天谢地了。

从恋爱到结婚,再到生孩子,再到现在,他都没有正经做过一份工作,一整年,他不是在换工作,就是在换工作的路上。

这份工作,干不了,那份工作,不行,他总有各种各样的借口。

而他一没学历,二没技术,又不愿意去学技术,所谓的好工作,下辈子都轮不到他。

他就是做不到脚踏实地,总想着干份轻松又挣钱的活,认不清自己几斤几两,天上就算掉下馅饼,恐怕他都懒得动身去捡。

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他最多干个三四个月,就跑路了。

不断恶性循环,不知道何时是个头。

当他提出干一番生意之时,她以为他总算有点上进心了,结果还是高估他了。

还有,他脸皮特别厚,跟他身边的亲朋好友借了一遍的钱,直到别人不愿意借了,他才停手。

这时,他又盯上了她身边的亲戚朋友,然后瞒着她偷偷去跟他们借钱。

记得有一次,她身上实在是没钱了,没法交女儿上幼儿园的学费,只能硬着头皮跟一个朋友开口借钱,和朋友说,等过阵子有钱了就还。

朋友脸色顿时有些难看,她正好奇哪里出了问题,朋友很快给出了答案。

朋友亮出手机转账记录,一脸为难的说,她手头紧张,最近有不少人和她借钱,看看记录就知道了。

她一看,上面就有小涛的名字。

这下,她终于知道朋友为啥脸色有些难看了,在她跟朋友开口借钱的前几天,那小涛就已经跟朋友借过几次了,且还没有还钱。

那时,她觉得特别尴尬又难堪,不知道怎么跟朋友解释,说她不知道小涛借钱的事,人家估计不相信,只以为她和小涛唱双簧。

真的想找个地洞钻进去,特别丢人。

朋友肯定认为,她和小涛都是厚颜无耻的人。

还有一次,她不知道他和邻居借了钱,然后又是没还的状态,她当着邻居的面,喊小涛一起到楼下买饭吃。

换做是平时,出去吃顿饭,肯定不会有啥人指指点点。

可是,他欠了人家钱,别人就会有想法,有钱出去海吃海喝,却不还人家钱。

碎言碎语穿到她耳朵了,她才知道他又背着她借了周围邻居的钱,还不止一个两个,差不多借了一圈。

怪不得大家看他们脸色那么奇怪,他名声差是咎由自取,而她纯属被他连累了,害得她也被人贴上好吃懒做的标签。

那阵子,几乎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闲话,邻居们说他们整天不挣钱,却能够天天潇洒,靠的就是他们借出去的钱,比乞丐还不如。

为了让保住自己的名声,证明自己的清白,她只能离开了。

小涛还是沉默不说话。

老李忍不住数落儿子,日子过成这样,只能怪儿子自作自受,没有珍惜眼前人,更没有担起责任。

喝酒,打牌,赌博,他和老伴劝了很多次,儿子就是听不进去。

头大啊,儿媳没有任何问题,是儿子太让他们一家人失望了。

做事不认真,这些年钱没挣几个,家也没顾上,要不是他和老伴补贴他小家,儿子小家早就散了。

他们都不知道小敏被儿子打了,要是他们在现场,绝对不会让逆子得逞,是他们对不住儿媳。

这时,小涛开始跟小敏道歉认错。

不过,小敏还是不愿意原谅,说她真的没法继续勉强自己了。

顿了顿,小敏又说,小涛养成这样的性格,可能和公婆有很大的关系。

原本,这事不该由她来说,但话说到了这份上,她还是说一说吧。

公婆没对她发过脾气,一直待她很好,可他们对小涛,可能用错了教育方法。

公公喜欢拿小涛和别人家的儿子相比,言语上打压和批评,没有鼓励的话。

而婆婆,她用摔东西的方式教育小涛,家里的门,没少被婆婆摔。

调解员听得傻眼了,但还是给两个老人提了很多友好建议,劝他们别再用这种方式去教育人,哪怕他们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好,可这么做,只会适得其反。

老人没有反驳,都认为调解员说得很对,在教育孩子方面,他们确实做错了,都怪他们用错了方法把儿子养废了。

言语打压,行为粗暴,只会让孩子变得懦弱又没有担当,遇事爱逃避,内心没有力量。

在调解员的帮助下,小涛给未来做了一些规划,并把计划一条条罗列在纸上,再次求小敏给他一次机会。

调解员也劝了小敏好久,拗不过那么多人的劝说,小敏迫于无奈只能暂时答应,说只给他最后一次机会,要是表现不好了,她还是会离婚。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