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獠聊配乐】31:抛开登月真伪,《登月第一人》的配乐已达月球高度

阿獠聊电影 2024-05-16 15:55:24

虽然我在小故事《登月:一步之遥》中恶搞了美国登月,但并不妨碍我相信1969年美国真实登上了月球。这不是在给他人长志气,而是客观看待当时中美的科技差距,知耻而后勇,坚定我们必将奋起直追终将超越对手的信念。

之所以美国50年后难以再次登上月球,正是他们工业空心化导致整体没落的真实体现。我们没必要质疑美帝之前的辉煌,引以为鉴、做好自己,才是看到差距不断缩小所带给我们的宝贵机遇。

抛开登月真伪性不谈,美国在宣传上下的功夫着实值得我们学习。从当年的全球直播,到后来书籍、影视作品的不断回顾,一次次强化了人们对于美国科技强大的思想钢印。

这里面包括讲述失败也是一种伟大的《阿波罗13号》(1995),有关幕后非裔女性科学家的《隐藏人物》(2016),以及即将上映的为登月拍摄造假说辩护的《登月大计划》。

其中直接讲述阿波罗11号登月的电影还得数这部《登月第一人》(2018)。它是导演达米恩·查泽雷继《爱乐之城》后试图再次奥斯卡折桂的野心之作。最终获得多项提名,未能摘得主要奖项。

导演的好基友贾斯汀·赫维茨为本片所作的配乐却在很多影节上大放异彩,包括第76届金球奖、第24届美国评论家选择电影奖、第23届金卫星奖等。

141分钟片长的《登月第一人》是一部掺杂了太多文艺戏的伪商业大片,前半段节奏缓慢的感情戏直接劝退了不少急性子影迷。

导演并不想把阿姆斯特朗塑造成一位众望所归、勇挑重担的天选之子,反而不惜笔墨反复刻画他经历幼女夭折、好友遇难、夫妻隔阂、公众质疑等重重磨难时的抑郁与无助,之后才是撞大运般的登月成功与情感释怀,是一部典型的先抑后扬内心情感线升华的电影。

瑞恩·高斯林很适合演绎这类苦命角色,比如《恋恋笔记本》《爱乐之城》《银翼杀手2049》等。而贾斯汀·赫维茨也很擅长营造这种悲情与悲壮交织的氛围。

故事围绕阿姆斯特朗分为感情与事业两条线,赫维茨为此铺排了两段主题旋律。感情线一端是以男主女儿昵称为曲目名的《Karen》,以及基于它的诸多变奏曲,比如《Contingency Statement》《Crater》等,透着一股哀怨与苍凉。

而事业线一端则以一曲充满希望、翘首仰望的《The Armstrongs》打底,包括它的欢快变奏《Houston》,以及影片第一次高潮火箭发射时的BGM《Apollo 11 Launch》等。

而这两条线在登月那一刻形成了交集,也就有了将两段主旋律交融在一起的那首长达5分半的《The Landing》!

这是一首顶级配乐,配合手持摄影的画面形成了登月时那种饱含紧张、压迫、神圣、寂寥、无畏、豪迈、开拓、奋进、曙光、希望等各种情绪于一体的瑰丽感,一气呵成,令观者听者心潮澎湃、酣畅淋漓,大呼过瘾。

这才是全片绝对的高潮,视听合一,至高境界!

结尾一首《Quarantine》,同样是两线交璧,却已水乳交融不可分割,回味悠长。

好的配乐前面有铺垫,中段有崛起,末尾有回响。我们的探月工程起来了,后续的宣传必须得跟上,包括摄影、配乐等电影技法都得像航天工程一样认真打磨。

《登月第一人》是赫维茨与老同学查泽雷的第四次合作,之后的第五次牵手,详见《2023年奥斯卡提名最佳配乐(3)《巴比伦》》一文。

1 阅读:21

阿獠聊电影

简介:我于电影,只是一粒沙;电影于我,却是一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