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丨第四届“江苏好医生、江苏好护士”③

扬眼 2024-04-06 11:30:45

23 赵卫峰:勇担责任 坚守公共卫生事件一线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赵卫峰,是一位拥有36年丰富经验的资深医生。身处于对抗病毒、细菌的前线,赵卫峰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不仅救治了大量患者,还为市民健康筑起一道强有力的公共卫生屏障。

赵卫峰

2012年,苏大附一院感染病科设立了全国首个在综合性医院感染病科设立的重症监护病房,赵卫峰带领团队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赵卫峰表示,“我们科承担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义务,为病人服务我们义不容辞!”

他以身作则,参与并指导救治工作,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抢救成功率。在新冠流行期间,他率领团队成功收治了一批新冠呼吸衰竭的病人,其中包括一位92岁高龄的患者。“像这样的病人非常多,并且有很多使用有创呼吸机的病人最终实现脱机,并且成功抢救过来。”

为了给患者更多的咨询时间,赵卫峰放弃休息时间,提前开放门诊,耐心倾听、认真检查,早早来到病房查看疑难危重患者。

79岁的胡老伯去年患上了肝硬化,最近因大量呕血,导致休克昏迷,被收治入院。经过赵卫峰的精心治疗,目前病情稳定。

在学科建设中,赵卫峰重视细菌、真菌的诊疗,感染和肝病两个亚专科共同发展。在慢性肝病管理、原发性肝癌的筛查和治疗,以及感染性疾病的快速精准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突破。

他倡导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科研,注重疾病的预防和早期诊断。“肝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的国家标准是小于2公分的肿瘤,但我们科可以筛查出1公分以内的肿瘤。早发现早治疗,如果1公分以内的肿瘤能被早点发现,就能大大提高肝癌的治愈率。”赵卫峰介绍道。

传授知识 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赵卫峰不仅医术高超,还是位学术热情如灯塔的导师,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硕士研究生马慧丽在导师赵卫峰的指导下,正在开展液体活检的研究,这是项肝癌筛查和早期诊断的新方法。她说:“在数据收集、样本的处理,以及文献的阅读方面,赵主任都给了我很多思路,在我实验中遇到困难时,给了我很多指导,让我在这方面的研究有了很大收获。”

作为学术界的活跃分子,赵卫峰指导着4名博士生和11名硕士生,参与了十多项课题研究,并获得多项省市级科技奖励。

除了救治患者和培养人才,赵卫峰还致力于大众健康教育。他经常撰写科普文章,向公众普及医学知识。他在肝胆相照网站上发表的科普文章深受读者喜爱,点击量高达35万次。他深知医学知识的普及对于提高大众的健康素养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性不亚于治疗疾病。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和医务工作者,赵卫峰用自己的医德医风和过硬医术, 为患者保驾护航!

24 张凤琴:成为群众身边的温暖“医”靠

如今,家庭医生在基层医疗机构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他们用专业的知识,贴心的服务,守护着群众的健康。南通市狼山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张凤琴就是一名扎根基层一线的家庭医生,她帮助社区居民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用行动诠释了“健康守门人”的责任与担当。

张凤琴在诊室内为患者解读体检报告

每天早上8点,张凤琴的诊室里就会有许多社区居民排队等待就诊。这些居民中,有些是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高血糖等,他们靠着张凤琴的健康指导,病情一直比较稳定。居民杨小剑在去年已经搬到其他社区居住,但出于信任,他仍然选择继续在张凤琴的门诊看病开药,他说:“图的就是一个放心和省心”。

社区居民的信任源于张凤琴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在她的诊室内,整齐地放着几个透明收纳箱,里面按照编号放着近千份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张凤琴对这些档案都熟记于心。她会根据档案提醒患者何时需要开药或做检查,有时患者一通电话就能第一时间得到她的帮助。

居民邵荷芬表示,她的爱人前不久刚做完体检,报告提示尿酸指数偏高,“没过几天,我们就接到了张医生的电话,让我们注意尿酸这个指标,并且提醒我们可以到社区医院就诊,她会根据我们的身体情况帮助我们调理。”

经过近一个月的调理,目前,邵荷芬爱人的尿素指标下降了不少。她表示,以前看病都要到大医院,排队就诊的时间很久,如今有了家庭医生,看病就诊的效率更高了。“有时候有个小病小痛,给张医生打个电话就搞定了,非常方便。”

2011年,随着社区医院职能的转变,张凤琴也从妇产科门诊逐步向全科门诊转型。除了门诊工作外,张凤琴也负责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她希望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形式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医疗服务。截至目前,她负责的城山社区已有4000多位居民签了家庭医生服务协议,其中重点人群签约率达100%。

护士周雅楠介绍,除了日常的门诊,张凤琴每周三下午、周六上午,要到社区开展义诊和健康咨询服务。张凤琴很重视社区里老年人的体检情况,她会根据体检报告提醒老人们需要注意的健康问题,并及时通知他们复查。此外,她还通过微信为社区居民科普健康知识,让更多居民了解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居民蒋美芳的父亲今年104岁了,前阵子不小心摔了一跤,事后老人出现了轻微发热的症状,这让蒋美芳非常担心,她向张凤琴电话求助。接到电话后,张凤琴首先安抚好蒋美芳的情绪,并立即带领团队,拿齐心电检测仪等医疗设备前往蒋美芳家,为老人检查身体情况。经过检查,老人并无大碍,蒋美芳这才放下心来,她说:“这样快速、贴心的服务让我们感到非常安心和感激。”

作为一位家庭医生,张凤琴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她不仅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还为他们提供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科普教育。她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向社区居民科普更多防病治病的专业知识,就能帮助更多人养成良好的健康卫生习惯,提高健康素养和生活质量。

张凤琴表示:“在为社区居民解读体检报告,管理慢病健康档案时,我感受到他们都很需要专业医生的帮助。要想为居民们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就需要我们家庭医生不断学习,充盈自己的专业知识,才能更有效地帮助他们。每当我为一名社区居民们解决健康问题时,我心里就觉得很满足,很有成就感。”

从业33年,张凤琴凭借着她的专业素养和医德风范,获得了很多荣誉。近年来,她先后获得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江苏省优秀基层卫生骨干人才、第六届江苏省“百名医德之星”、南通市崇川区五星级家庭医生等荣誉称号。而她所在的狼山镇街道城山社区家庭医生工作室也被评为南通市崇川区五星级家庭医生工作室,并入围50家首批星级江苏省家庭医生工作室。张凤琴说:“这些荣誉代表着大家对我的信任,这也将勉励我更加努力地学习专业技能,更好地为居民们服务。”

25 陶国全:当好患者的“贴心人”

每天早上,陶国全总是早早来到病房,挨个询问患者的身体状况、康复进度,并仔细对患者及家属叮嘱注意事项。他不仅关心病人的身体状况,还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心理状况,他的亲切和关爱,让患者和家属感到放心和安心。

陶国全在查看患者腹腔影像

在患者出院后,陶国全也会经常跟进患者康复情况,询问患者是否有需要帮助的地方。他的手机经常接到患者打来咨询电话,只要条件允许,他总是第一时间接听电话,为患者提供帮助和指导。陶国全表示:“患者信任我们,我们也必须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为了提高淮安及周边地区胃肠病的治疗水平,陶国全带领科室与淮安及周边地区24家二三级医院建立了专科联盟。以促进胃肠病诊疗技术的推广,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陶国全表示:“通过对基层医院、县级医院、中医院以及乡镇医疗机构进行医疗帮扶,促进肠胃病诊疗技术的推广普及,提升地区整体医疗水平,才能更好地为淮安及周边地区老百姓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在不断精进自身与团队医术的同时,陶国全还非常重视提高科室的科研能力。为推动医院发展的国际化进程,陶国全在全院第一个倡导英文交班,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英语口语及应用能力。“目前,外派进修和培训的医生越来越多,英语口语对年轻医生至关重要。因此我就在科室首先实施了英文早交班的制度,训练科室年轻医生的英文口语及应用能力,为他们搭建一个英语交流平台,便于他们将来外派出国交流学习。”

从业17年来,陶国全已独立主刀开展胃肠道肿瘤根治手术2000多台,腹腔镜胃肠道手术1500多台;完成了多例淮安首个、苏北首个胃肠道手术,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前不久,陶国全获得“江苏好医生”的荣誉称号。他说:“我要竭尽所能做一个好医生,要对得起‘江苏好医生’的这个称号,始终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为淮安及周边老百姓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26 汤春波:让牙齿“复生”的“种植工匠”

在江苏省口腔医院口腔种植科,汤春波主任的“每天”几乎都在密集的面诊和手术中度过。三十三年,这样的节奏已经成为习惯,用精益求精的医术让患者一展笑颜是她最开心的事。

汤春波全年无休,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汤铁人”。口腔种植科护士长张建兰说:“只要有患者需要,她晚上加班到九、十点钟,周末也经常加班。”

作为学科带头人,汤春波不仅承担着临床医疗工作,还致力于教学科研和统筹管理,她带领团队攻克了许多复杂疑难病症。

外胚层发育不全是一种罕见的疾病,患者从出生就没有牙齿,并终身无牙。孩子长到了三四岁,可以走路和说话时,牙齿的缺失会让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受到巨大的影响。汤春波通过不懈的努力,为这些患者提供了帮助,让他们重新拥有了健康的牙齿和灿烂的笑容。

“做假牙很复杂,成人都很难配合,儿童就更不谈了。这类孩子比较可怜,给了她牙以后她就能吃饭了,而且面容撑起来了,外形就跟正常孩子一样,没有异常。”这类疾病的家长有个群,孩子家长都在群里互相介绍,自此,汤春波的患者群进一步扩大,“我本来以种植为主,现在全国这些患儿都到我这儿来,最小的孩子只有3岁,我还是蛮有成就感的。”汤春波笑称。

汤春波(右一)在给患者治疗

汤春波不仅关注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关心他们的生活。她经常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情况,并给予适当的建议和指导。她的热心服务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高度评价和信任。许多患者和家属甚至从外地赶来,就为了能找到汤春波看诊。

家在北京的周小雷在南京有个公司,十几年前偶然牙疼时挂了汤春波的专家号,从此以后,只要需要种植,他都会不远万里来找汤春波。“我的家在北京,每次都从北京过来找汤主任,她每一个细节都做得很好,很亲切,感觉是邻家姐姐。”

汤春波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她始终以患者为中心,用自己的技术和爱心为患者服务。正是这种医者仁心的精神,让汤春波在口腔种植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和口碑。

她常说:“用自己的技术为患者服务,能得到患者充分的理解和相互的信任,从而产生更好的治疗效果。”这是汤春波的信仰,也是她在口腔医疗领域不断追求的目标。

在汤春波的带领下,科室团队也在不断进步和发展。同事们对她的评价是:学海摆渡人、书山开拓者。她不仅教给年轻医生们专业知识,还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向他们传递着医者仁心的人道主义精神。

口腔种植科医生杨益说:“有时我们遇到吃不准的地方,就会向主任请教,主任都会非常热心地亲自处理,甚至碰到一些疑难病人转诊给她时,汤主任也从来没有怨言。”这给了年轻大夫非常踏实的支撑,可以大胆工作。“只要愿意向主任请教,她就会帮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

汤春波不仅是口腔种植领域的专家,也是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学者。她承担国际、国家、省市级项目或课题,发表SCI等学术论文,主编参编专著,完成江苏省首台机器人辅助无牙颌种植手术,把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口腔种植。

她2020年主编出版了《口腔种植并发症预防与处理》专著,填补了国内这一难题的学术空白。这本书是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结晶,受到了众多口腔种植同仁的好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初学者和年轻医生少走弯路,为临床提供更好的启示。”

“缓慢积累、厚积薄发,医者之路永无止境。”这是汤春波经常对同事们说的话,也是她不断精进的动力。她将继续在这条路上坚定前行,用技术和爱心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健康和幸福。

27 帅小兰:守护百姓健康的护士长

用温情真诚奉献,做患者的“知心人”;用专业严谨尽责,做科室的“定海神针”。从事护理工作24年来,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中心卫生院内科护士长帅小兰扎根基层,做百姓“家门口”的健康“守护者”,以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奋斗不止的人生。

帅小兰接受记者采访

医院内科病房里的住院患者以老人居多,他们大多有心脑血管疾病,生活往往不能自理,因此在护理这些老人时,不仅需要精湛的护理技能,也需要更多的关爱。

每天早晨,帅小兰需要逐个查看内科病房患者的身体情况,尤其是对于需要特别关心的高龄患者,她会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76岁的郭大爷是社区里的一位五保户,半年前因为车祸导致高位截瘫。由于没有亲属陪护,帅小兰和同事们每天会定时来为老人翻身、拍背。

帅小兰解释道:“高位截瘫患者经常会伴有尿路感染、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对于郭大爷来说,最重要就是安全问题,所以在护理时,我们需要重点考虑饮食安全和环境安全。定时为郭大爷翻身、拍背,避免老人长期卧床造成皮肤压疮,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考虑到郭大爷没有子女陪护,帅小兰对他格外关心。除了基础护理外,帅小兰会抽空陪郭大爷聊聊天,她和同事们也会轮流帮郭大爷打饭,照料郭大爷基本生活。

病区里还有一位曹阿姨因血糖过高多次入院治疗,每次扎食指测血糖时,她都特别怕疼。帅小兰每次为曹阿姨测血糖时,都会握住曹阿姨的手,反复轻揉食指,然后才捏住指肚快速扎针,让曹阿姨“疼痛最小化”。每次帅小兰测完血糖后,曹阿姨都会对她竖起大拇指,夸奖她“不仅技术好,还非常周到”。

如今,护理学已成为与临床医学并驾齐驱的一级学科。从事护理工作,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精湛的操作技能。帅小兰严谨的工作态度,扎实的专业能力,让她成为科室里“定海神针”般的存在。

“90后”护士王洁从入职起就跟随着帅小兰学习,她向记者讲述了十年前发生的一件让她印象深刻的“小事”:“当时,我和护士长一起值急诊班,遇到一位需要洗胃的患者。虽然我在学校里学过洗胃,但没有在真人身上操作过。胃管很粗,我费了很大劲也没法顺利插入患者体内。一般洗胃操作,患者都会有很多呕吐物,护士长没有嫌弃患者,一把接过胃管,很快完成了插管操作。事后,护士长没有责怪我或批评我,反而安慰我,让遇事不要紧张,加强自身的应急能力。只要护士长在,我觉得工作就有底气,心里也会更安心一些。”

内科医生曹力与帅小兰共事十多年,他这样评价帅小兰:“护士长在工作中是一个特别严谨的人,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能很默契地配合医生工作。医生的医嘱都需要护理组执行下去,患者病情出现什么波动,只有护理同事反馈及时,医生才能更从容地应对和处理。护士长对患者生化指标和检查指标掌握得很充分,她总能精确地告诉医生患者的情况。例如在高血糖患者需要进行泵胰岛素治疗时,用多少量,什么时候停止,她可以精确到小数点。”

作为江苏省基层卫生骨干人才,24年的用心付出,让帅小兰先后获得了江苏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嘉奖、湖北省最美逆行者、扬州市基层卫生技术标兵、扬州市护理工作先进个人、扬州市优秀护士长等荣誉称号。

面对这些荣誉,帅小兰十分谦虚,她说:“这些荣誉只能代表过去,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工作。如今国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越来越重视,我会继续扎根基层,除了完成院内的患者护理工作外,也会积极承担慢病筛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多优质服务。”

28 冯丽萍: 从“护士小妹”到护理带头人

从“护士小妹”到护理带头人,从业二十余载,冯丽萍始终坚守在护理一线,专攻心胸外科的护理工作。在心胸外科每一次重大技术突破的关口上,冯丽萍都会以“场上队长”姿态身先士卒,带领科室护理人员给予科室最有力的支持,给予患者最贴心的照护。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科护士长、心胸外科一病区护士长冯丽萍

每天早晨,冯丽萍都会对心胸外科一病区病房进行例行检查,询问患者的恢复情况,详细记录交接班情况并对当天值班护士进行指导,明确当天需要重点关注的患者。

心胸外科的资深护士武丽娟与冯丽萍共事接近二十年,在她的眼中,冯丽萍是一位工作十分严谨的护士长。武丽娟告诉记者:“护士长对我们的要求比较高,遇到一些重症患者或疑难病例,她会带领我们一起学习最新的护理理念,在对患者开展护理工作时,她也会对我们进行指导。护士长也很有爱心,她是我们医院第一位参加骨髓捐献的医护,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她几乎每年都去献血,现在累计献血量已经超过2000毫升了。”

正是因为冯丽萍的这份爱心,她先后获得全国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奉献奖、江苏好人、江苏省岗位学雷锋标兵、江苏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武丽娟告诉记者,护士长除了工作严谨外,对患者也很有耐心。她向记者讲述了冯丽萍胳膊上一个牙印的由来:“当时一名刚做完心脏搭桥手术的患者,在监护病房出现了谵妄的精神症状。患者不顾我们的阻拦,想要自行拔管,为了阻止患者的失控行为,护士长不顾自身安危,冲上去按住了患者的手。患者在护士长右胳膊上狠狠地咬了一口,在注射镇静药物后,患者才松了口。我们才发现,护士长胳膊上被咬的那块肉几乎要掉下来了。我们都很心疼,但是护士长没有抱怨一句。”

当记者向冯丽萍提起这件事时,她却笑着说:“当时我们三个护士四个医生都没能拦住患者的失控行为,我没想这么多就冲了上去按住患者。被患者意外咬伤,确实让人挺难过的,但是如果再发生同样的情况,我还是会义无反顾冲上去阻止的。”

谈到护理工作,冯丽萍说:“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希望监护病房的患者都能感受到我们的温暖,我们也会用爱心、耐心和专业让他们尽早康复出院。”

在冯丽萍的带领下,心胸外科一病区的护理工作充满了专业精神和人文关怀。她带领团队不断学习和提高护理技能,同时她也通过实际行动,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传递给更多年轻护士。她说:“我们护理工作者要将患者的需求放在首位,要用细心、耐心和专业为患者服务,让患者在医院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29 黄俭仪:年轻的“老中医”

他是一位标准的“80后”,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他被业内亲切地称为“年轻的老中医”;他以沉稳细致的问诊方式,严谨的理法方药,显著的临床疗效,赢得了患者的信任,他就是泰州市中医院中医经典科副主任,副主任中医师黄俭仪。

黄俭仪为门诊患者搭脉诊治

一大早,黄俭仪的门诊诊室外,来求诊的患者已经排起了长队。赵女士(化名)的孩子患有鼻炎,她告诉记者:“黄医生看病细致、态度和蔼,即使病人反复询问,他也不会不耐烦,关键是他开的中药效果很好。我们从来没接触过中医,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黄医生这里开了药回家吃,孩子吃了两三天,鼻炎症状就有了明显改善。”

黄俭仪曾先后拜入国医大师干祖望、国医大师颜德馨、国医大师沈宝藩门下,一次次的深造让他获益匪浅。他说:“中医药学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要先继承,后发扬,继承与发扬并重,甚至继承更为重要。没有继承,就好比无根之水,无本之木,何谈发扬?”

2017年11月,泰州市中医院在全省率先成立中医经典科,黄俭仪担任科室秘书,他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从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中摸索总结出中医经典科的发展模式,获得患者与业界的一致认可。

黄俭仪的工作总是很忙碌,他就像个“陀螺”,始终转个不停。他的门诊患者较多,同时还需要时刻关注住院患者的病情变化。但是忙碌并不影响黄俭仪的诊疗服务质量,他始终坚持细致地问诊,保质保量地为患者看病,不能让任何一个患者失望是他的原则。

他告诉记者:“今天上午实际接诊了55位患者,一般我的门诊挂号都是挂满的,但是有一些年纪大的患者或者外地赶来的患者没挂到号,不能让人家白跑一趟,我就会给他们加个号。”

作为泰州市首届“十佳最美医生”,泰州市青年岗位能手,泰州市第三届“十行百星”之医务之星,泰州市岗位学雷锋标兵,黄俭仪最大的愿望就是做好中医药学的传承和发展,用中医药学为更多患者造福。他说:“中医的根在临床,老百姓的口碑胜于一切。在临床过程中,我很注重中医药知识的积累、运用和传承发展,要以患者为师,向他们学习生活经验,多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医药,提高临床疗效。”

黄俭仪用精湛的医术和仁心治愈了无数患者,他的执着和努力展现了新时代中医人的风采,也让更多人看到了中医药的智慧。

30 戚亚兰:尽职尽责守护孕产妇平安

2018年,她参与创建了宿迁市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并担任负责人;她带领团队救治危重孕产妇近200例,救治成功率达100%,她就是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妇产科主任戚亚兰。

尽职尽责服务患者

从1991年起,戚亚兰在妇产科的岗位上一干就是30多年,她总说:“这么多年的妇产科工作已经习惯了高强度的工作节奏,治病救人这就是我们的职责。”

戚亚兰在查房

在疫情防控期间,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成为了全市孕产妇服务的定点医疗机构,戚亚兰担任救治组组长。回忆当时的情景,戚亚兰说:“当时的工作量达到了近年来业务量的最高峰,全院住院患者比较多,一天要做10台以上手术。我们全员住在医院里,随叫随到,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

“当时,医护人员需要穿防护服进行手术操作,这大大增加了我们手术的难度,原来半小时就能完成的手术,在当时的环境下需要一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戚亚兰表示:“为了确保及时回应患者需要,医护人员分为A、B班轮换值班,便于向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当时压力很大,我们医护团队都始终坚持着。”

在患者眼中,戚亚兰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好医生。高龄产妇王女士(化名)在怀孕期间肌瘤发生了病变,经常腹痛,甚至发展到不能正常行走。在王女士最困难的时候,她经常夜间打电话向戚亚兰咨询,戚亚兰总是耐心地指导王女士进行科学有效的保胎治疗,同时耐心地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王女士最终顺利诞下一名男婴,母子平安。王女士感激地表示:“戚主任的支持和帮助是我孕期最大的精神支柱。”

在发展临床业务的同时,戚亚兰也很注重科学研究。她主导开展的前置胎盘规范管理模式研究,先后获得了市级指导性课题、徐州医科大学校级课题及江苏省妇幼保健新技术引进三等奖。以戚亚兰作为第一负责人的宿迁市危重孕产妇存活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的多中心研究,获得了宿迁市指令性课题。2019年底,戚亚兰带领的团队获得了“江苏省母婴安全优质服务单位”称号。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是戚亚兰的座右铭。她说:“工作这么多年来,挽救了很多危重症孕产妇的生命,这是我的职责和使命,救治一例孕产妇挽救的不仅是一个人,而是挽救了几个家庭。”

31 陈道桢:援青干部把爱写在河湟大地上

2020年,跨越2000多公里,陈道桢从太湖之畔来到青藏高原,支援青海省海东市医疗工作。在担任海东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期间,他带领当地医院干部职工锚定“区域综合性现代化医院”建设蓝图,用心耕耘。如今,三年援青工作结束,他定下的援青目标也已经圆满收官,并结出了累累硕果。

无锡市援青干部,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医学检验科学科带头人、主任技师陈道桢

2020年8月,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人民医院整体划转为海东市第二人民医院。同年9月,海东市第二人民医院首任院长陈道桢到任,曾经有过三年援疆经历的陈道桢在到任前虽然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现实情况还是让他感到深深的压力。

陈道桢向记者介绍了刚到任时当地医院的情况:“海东市第二人民医院体量庞大,各级政府向医院投入的资金达11.45亿元,先后购置了大量先进医疗设备,但由于医院专业技术人才短缺,重点学科技术力量薄弱。”

如何尽快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是陈道桢需要解决的最迫切问题。陈道桢首先在医院开展了全面调研,分析了医院当前存在的问题,制定了详细的《援青三年工作计划》。他以“人才立院、科研强院”为发展目标,明确了医院的发展方向。他深知,一家优秀的医院不仅需要先进的设备,更需要专业的人才。

陈道桢表示:“我刚到海东市第二人民医院时,发现受制于当地医疗水平,每天转往省会西宁大医院的患者多达十几个。”为了改变现状,陈道桢从完善医院规章制度入手,建立健全了党委会、院长办公会议议事制度,增强了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能力和定力。

他还建立健全了当地医院人才培养制度,制定了中层干部选拔、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员工奖惩等规章制度,从选人用人、规范员工行为、激发工作热情等方面为医院建设发展提供了可遵循的制度依据。

“通过三年的绩效改革,如今绩效好的科室每人每月可以拿到8000元,相比之前每人每月1000元的‘大锅饭’,这样的激励制度不仅留住了好医生、好护士,更把患者留住了,为患者节约了两地奔波的成本,正向带动医院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了整个海东市的医疗服务质量。”

让当地群众可以就近得到及时有效的诊疗服务,是陈道桢心中最朴素的愿望,也是他的从业初心。在有了制度保障后,陈道桢开始着手提升医院软实力,在他的带领下,当地医院开始建立临床科研“河湟医学人才”培养计划。

在陈道桢的推动下,当地医院成立了青年医师沙龙组织,大力开展“银发援青”、“师带徒结对子”、外派学习等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工作。他的目标是为海东市第二人民医院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专业医疗队伍。

“人才流动是必然的,如果送出去学习的10个人才能‘回来’五个,就实现了医院的人才‘造血’和人才‘回血’,这些人就是海东二院的中坚力量,也是海东二院的未来。”陈道桢说。

在担任海东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期间,陈道桢还捐出了自己的科研奖励,成立了成“桢”人才发展基金,用于当地医院人才培养。

种下“杏林”满山坡,香溢河湟润泽多。如今,陈道桢结束了三年的援青工作,他定下的援青目标也已经圆满收官,并结出了累累硕果。在陈道桢的领导下,海东市第二人民医院在人才队伍培养和医疗服务质量上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让当地医院从原来的落后状态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也给海东人民带去了实实在在的福祉。

十年间,陈道桢两次支援祖国西部医疗建设,他的大爱行为不仅收获了支援医院的认可和感谢,也让无锡市妇幼保健院的同事们钦佩不已。

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医务处处长赵紫榆表示:“我一直在想是什么力量让陈院长一直坚持在支援祖国西部医疗事业的道路上走下去?我想应该是信仰的力量,他心中有一种信仰,哪个地方需要他,他都会义无反顾地去支援,陈院长这种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7月底,陈道桢结束了援青工作返回江苏,他告诉记者,虽然已经回到无锡,但是每天依然不断地收到来自海东的问候和感谢,而他的心里也依然牵挂着海东市第二人民医院。他说:“我是海东市第二人民医院整体划转后的首任院长,在海东的三年,我也得到了很多历练,我对海东二院有很深的感情。”

32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自2020年2月援湖北抗疫以来,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的骨干医师们持续对湖北省阳新县人民医院开展医疗帮扶,为当地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团队

2021年4月,在得知湖北省阳新县人民医院想要创建胸痛中心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派出骨干团队组成医疗队前往当地支援。医疗队不仅为当地提供技术帮扶,也为当地建设胸痛中心提供经验、方法和建议,还将“实事”办到了“老区”人民的生活中去。

2021年10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首批援阳医疗队启程,带队的是该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赵新华。他表示在援阳新县期间,医疗队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帮助当地建设胸痛中心,二是提高阳新县人民医院冠脉介入诊疗技术水平。

刚到阳新县的第一周,一位突发急性心脏病的老人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赵新华为其实施了冠状动脉介入手术。赵新华表示:“建设胸痛中心开展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意义就在于此,尽可能地缩短开通血管的时间,为心血管疾病患者争取更多救治时间。”

2022年1月,赵新华结束援阳工作,在他的技术指导下,阳新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已经可以独立完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PCI)。赵新华表示:“在我们去之前,当地医院不能独立开展急诊冠脉介入手术,经过我们的技术帮扶,医院在三个月内为患者实施了三百多台冠脉介入择期手术,开展急诊冠脉介入手术70多台。”

2022年8月,赵新华被阳新县人民医院邀请进行第二次援阳工作,同行的还有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杨凯。杨凯表示:“我们在阳新县人民医院进行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包括进行了第一台房颤消融手术,我们希望把前沿的诊疗理念和规范的诊疗方法留在当地。”

2023年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徐良成带领第三批援阳医疗队来到阳新开展帮扶工作。在阳新的三个多月里,徐良成带领医疗队指导协助阳新县人民医院医护开展了300多台心内科介入手术,每周平均20多台。

徐良成表示:“医疗队经常在夜里接到急诊手术电话,即使是在凌晨两三点钟接到电话,我们都会第一时间上台协助阳新医护开展手术。医疗队每一位成员都坚持下来了,没有一个人脱岗请假。对我们来说,这是一种责任,我们希望尽自己所能帮助到更多患者。”

在医疗队的帮扶下,目前阳新县人民医院已培养可实施冠脉介入手术的专业医生6人,该院急诊已实现常规化实施冠脉介入诊疗技术。

此外,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免费接收了9名阳新县人民医院临床医生,让他们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跟班学习冠脉介入诊疗技术。刘慧娟就是9名临床医生中的一位,她说:“连云港的老师们给了我们很多指导,也让我们学到了很多新技术,我们会将这些新技术带回家乡帮助更多患者,成为守护家乡百姓的‘健康卫士’。”

在连云港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团队的技术帮扶下,阳新县人民医院建立了规范的“大急诊”体系,急诊科实现了由“担架队”到从容应对抢救事件的转变;搭建起了“胸痛中心”县级平台,让当地心梗患者能得到及时救治,实现了取栓手术、射频消融手术“零”的突破。

在2023年4月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胸痛中心大会授牌仪式上,阳新县人民医院顺利通过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认证,成功获得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授牌。在授牌仪式上,阳新县人民医院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同台领奖。赵新华作为阳新县人民医院的代表参加了此次大会,他自豪地说:“医学要注重传承,能把先进的诊疗技术留在阳新,看到他们从刚开始的一个小科室慢慢成长成如今的国家级胸痛中心,救治了那么多患者,他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

33 苏州市眼视光医院:做“心灵窗户”的守护者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科医生就是这扇“窗”的“守护者”。近年来,苏州市眼视光医院医生团队不懈探索,潜心研究医术,用真诚的服务为患者带去了光明和幸福。

苏州市眼视光医院副主任医师党黎君在为小患者检查视力

在医院视光门诊,副主任医师党黎君的专家门诊号很“热”。带着儿子来看近视的单女士(化名)告诉记者:“我朋友的两个孩子都在党医生这里矫正视力,疗效不错,近视没有进一步加深。我就带着孩子来看看,党医生会根据不同孩子的情况进行分析,治疗也比较有针对性。”

党黎君总能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她深知家长带孩子来看病的不容易。她说:“我们会用心地对待每一位患者,全方位关注患者近视防控的效果,帮助患者度过每一个治疗阶段。在尽心尽力为患者做好检查的过程中,患者自然会感受到我们的专业。”

在医院视光部低视力康复室工作的医护人员,不仅需要专业的态度,还需要耐心和童心,因为在这里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大多是学龄前的小朋友。

视光部视力康复师翁晓露表示:“和孩子们做精细类穿珠子或运用弱视治疗仪进行康复训练时,我们的动作表情和说话语气会像幼儿园老师,让康复训练像‘做游戏’一样,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孩子们感受到乐趣,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康复训练。”

唐女士(化名)的孩子今年4岁,患有远视、散光、斜视和弱视,经过半年的康复训练,目前视力矫正有了明显成效。她说:“刚来矫正视力时,孩子的视力只有0.2-0.3,现在戴上矫正眼镜,孩子的视力能达到0.7-0.8。这样的矫正效果让我们感到很欣慰,特别感谢康复师这么耐心地帮助孩子进行康复训练。”

从2006年起,苏州市眼视光医院开始从事低视力儿童基本康复服务项目。2013年,苏州市眼视光医院成为苏州市“视力残疾儿童基本服务”定点医院。医院通过不断总结临床经验,学习钻研最新诊疗方法,突破以往单一、简单的康复训练形式,开发出多种适合低年龄患者的视力康复训练项目,增加了康复训练的乐趣,避免低龄儿童在训练中感到枯燥。

视光部副主任医师邢潇英表示:“低视力儿童基本康复服务项目已经服务了上万患儿,帮助他们矫正视力,恢复视功能。有一些孩子通过专业的康复训练,视力从0.05恢复到1.0。”

在苏州市眼视光医院,致力于低龄儿童近视防控的医生有很多,他们坚守在临床一线,用专业技能帮助患儿矫正视力,提升视功能。视光部视光师周玉洁表示,医护人员在临床一线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在工作以外的时间,积极进入幼儿园、中小学,根据不同年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近视防控科普宣传,让孩子们了解近视的危害,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在幼儿园进行近视防控科普宣教,我们更注重的是互动性,通过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的方式,让科普宣传更有趣味性,孩子们能更好地理解。在小学进行近视防控科普宣教,我们会通过PPT的形式,让孩子们更直观地了解眼睛高度近视或在眼睛受到伤害后,眼底发生什么样的病变;同时通过有奖竞答的形式提升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据了解,苏州市眼视光医院已成为苏州市残联系统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市级规范化培训基地、江苏省中小学职业体验中心,该院视光学专科被评为苏州市临床重点专科。苏州市眼视光医院医生团队将继续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升诊疗服务水平,全心全意做好低龄儿童近视防控工作。

来源 :江苏省文明办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

校对 徐珩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