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量子霍尔效应中实现一维近邻超导性

万象经验 2024-05-01 12:07:41

超导性和量子霍尔效应这两个迷人的现象,几十年来一直吸引着物理学家的目光。超导性允许材料以零电阻传导电流,而量子霍尔效应则表现出量化的电导率,这是拓扑态物质的标志。然而,将这两种看似截然不同的现象结合起来一直是一个重大挑战,特别是在一维系统领域。最近一篇发表在《自然》的论文宣布取得了突破

超导性是由库珀对的形成引起的,库珀对是束缚在一起的电子对。在传统的超导体中,这些对凝结成一个单一的量子态,从而实现无摩擦的电流流动。当非超导材料与超导体紧密接触时,就会发生近邻超导。近邻超导效应在界面附近的非超导材料中诱导库珀对的形成,允许在短距离上的超电流流动。

在强磁场作用下,在特定材料中观察到的量子霍尔效应表现出显著的特性。材料边缘的电子凝聚成具有量子化电导率的特殊导电通道,与材料性质无关,仅由基本常数决定。这些边缘状态是材料拓扑秩序的一种表现,这种性质不容易受到局部扰动的影响。

这两种现象的结合已被证明是具有挑战性的。传统上,研究人员的目标是在量子霍尔边缘态中诱导超导性。然而,通过这些通道实现可检测的超电流一直是难以捉摸的。这是因为强磁场往往会破坏库珀对的形成,从而阻碍超导性。

最近的突破克服了这一障碍,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的方法,通过利用微扭曲双层石墨烯中的畴壁来实现量子霍尔效应中的一维近邻超导性。双层石墨烯由两层石墨烯片堆叠而成,略微扭曲。畴壁是堆叠方向突然改变的区域。有趣的是,这些畴壁包含与通常的量子霍尔边缘状态不同的严格的一维电子状态。

关键在于这些畴壁内一维电子通道的独特特性。与二维量子霍尔边缘状态不同,这些一维通道对磁场破坏的敏感性较低。这使得即使在高磁场下也能形成稳定的库珀对和超电流,超过了传统量子霍尔边缘状态超导性的极限。

实验装置包括将超导电极沉积在最小扭曲的双层石墨烯衬底上,该衬底具有利用畴壁通道的战略位置。这种结构允许超电流流过畴壁内的一维电子态,有效地在量子霍尔体系中创建一维近邻超导体。观察到的超电流表现出显著的特性:它是非振荡的,并在广泛的磁场范围内保持相对恒定。这表明超导性主要由畴壁内的一维通道介导,独立于量子霍尔效应的特定量化状态。

在量子霍尔效应中创建稳健的一维近邻超导体的能力为开发新型约瑟夫森结奠定了基础,约瑟夫森结是一种超导器件,对于量子技术至关重要。这些结利用超电流对磁场等外部因素的依赖性来创建高灵敏度的探测器,甚至可能创建新型的量子比特。

此外,这一发现揭示了超导性和物质拓扑状态之间的基本相互作用。了解这些看似相反的现象如何在一维系统中相互作用,可以导致具有奇异特性的全新材料的开发。

然而,仍然存在重大挑战。研究人员仍在积极研究一维通道内形成的库珀对的确切性质。此外,优化制造工艺并探索不同的材料组合以提高临界电流密度(超导体所能承受的最大电流)是实现实际应用的关键步骤。

0 阅读:22

万象经验

简介:知识、经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