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30亿,总收入却不足四百万,谁来为有轨电车买单?

罗sir职话 2024-05-10 19:56:36

基建投资依然很重要,但比基建投资更重要的,是投资回报比。

钱不应该是这么花的。

投入运营三年,然后又停运三年,前后耗资近30亿元人民币建成,然而在运营期间,有轨电车总收入不足四百万元,每年却要付出高达1.7亿元的运营成本。

这笔账,怎么算都是血亏。

而这,就是当下有轨电车的现状。

5月7日,珠海发出公告,决定终止珠海有轨电车运营,同时拆除设施设备,并修复梅华路路面,新增2条汽车车道。

据了解,2017年6月开通运营的珠海有轨电车因供电技术、安全等原因,2021年暂停运营至今,根据国内多家主流媒体的报道,珠海有轨电车在运营期间的总计票款收入仅仅只有387万元,远低于三年多近3亿元的成本。

而这,还不是有轨电车最戏剧性的地方。

根据测算,珠海有轨电车每人次运输成本(含资产折旧)约67元,而实际的票价仅为1元/人,这就相当于珠海有轨电车每服务一个乘客,当地财政就需要补贴66元的巨资。

这是一个非常夸张的数字。

从实际的经营效率来看,市场中没有人会做这样的投资生意,这已经很难用血亏来形容了。而在具体的操作中,地方基建投资有轨电车,又是否符合民生的应用场景呢?

在我看来,有轨电车和公交车实在是没有什么区别。

除了运行速度相似之外,有轨电车造价显然更高,且还需要占用机动车道来维持运营,无形之中就大大增加了修建成本。

目前全国一共有24个城市设有有轨电车,却依然没有一个城市盈利。从实际的考虑来看,有轨电车更像是满足于当地基建投资地铁之外的另一个象征性选择。

和地铁相比,有轨电车的造价更低,同时也满足了高大上的需求,但设立有轨电车的地方一般人流量也并不大,这也导致数亿元的投资,几乎很难收回成本。

以成都为例,成都地铁覆盖了很大一片区域,而在郫都区部分地方,地铁没有覆盖,而是用上了有轨电车,据我自己的观察,这类有轨电车占用道路空间不说,运行速度甚至是载客量都和公交汽车没有太大的区别。

但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显然有轨电车的成本要比公交车高出不止一个档次,至于售价,二者则相差无几。

和公交车几乎一样的票价,建设成本却是公交车的好几倍,如此基建投资,很难想象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能够决定出来的。

更重要的是,在这数十亿的投资背后,珠海短短数年拆除,前后几十亿的空白亏损,又该由谁来为此买单?

是纳税人,还是地方呢?

广东珠海这样的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有轨电车每服务一个乘客,地方都需要补贴66元,而在那些经济更差的地方,运行有轨电车的压力恐怕只会更大。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有轨电车盈利难的放大,云南保山、瑞丽等地的有轨电车项目已经终止。

有轨电车在公共交通上,和传统的公交汽车并无二致,但在修建和维护上,成本则要高出许多。

以珠海为例,在停运之前,满足上线运营的有轨电车一共有8列,但均已达到架修年限,一列车架仅是维修费用就高达380万元,如果要恢复运行,则需要投入总计2880万元的维修费,或者耗费更多来购置新车。

这笔账其实很好算,目前珠海市人口在250万人左右,单以维护有轨电车的2880万元来计算,如果把这笔钱平均分给每个珠海市民,那么每个人也可以领到10元钱。

这笔钱看起来不多,但如果是算上有轨电车本身的修建成本30亿,那么平均下来每个珠海市民则可以拿到1.2万元。

1.2万元,几乎算得上一个人一年下来的平均花销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单纯把有轨电车看作是民生工程还并不完全正确;否则我们完全可以把这笔钱直接发放给每个人,相信也没有什么民生工程能够比人均上万元的现金更“民生”了。

经济学上对此有一个很好的解释,就是论花钱的。

钱要怎么花,很多时候也是一门学问;花别人的钱,显然是最不计后果的,也是最浪费的;而只有花自己的钱,我们才会懂得如何去节约成本,以及如何最大效率把这笔钱花在刀刃上。

显然,有轨电车就属于“花别人的钱”那一类。

其实也不单单是有轨电车,它仅仅只是其中的一个较为特殊的个例罢了;从路边的路灯到公交车站遮雨棚,随便一个关乎基建物资的东西,动辄都要十几二十万,任何一个基建项目的背后,我们都需要小心堤防权力的寻租,我想这才是最重要的。

钱如何花,花在什么地方,这决定了人们对民生设施的温差感受。

本质上,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但如果用的过程中,不计成本、不计后果甚至完全不考虑基本的盈利问题,那么这对于公共资金来说,就是一种极大的耗费。

尤其是在今天,随着房地产行业的下行,地方卖地收入大减之下,基建投资更需要考虑到投资回报比,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一味地只看重投资,而不看重投资回报比。

珠海的有轨电车就给我们上了非常生动的一课。

据媒体报道,珠海有轨电车首先遇到技术问题,当地从国外引进的“第三轨地面供电技术”存在缺陷,在2021年停运之前,已经进行过11次较大的技术改造,但仍未解决问题,且供电系统故障率呈上升趋势,多次发生事故。

其次是由于供电系统故障,列车在运营期间曾发生过雨水渗入地面供电模块,导致漏电、短路冒烟等安全隐患。

这也导致在运营期间,因故中断行车运营事件发生77起,年均19起。

最终,一系列结果导致珠海有轨电车在停运三年期间,每年仍要花费大量财力,目前的拆除一方面属于万不得已,但更多的,可能还是投资决策失误导致的。

用30亿的投资,撬动一元钱的车票,且有轨电车还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不可替代,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有轨电车如今所面临的尴尬局面。

在没有完全考量各方面的因素下就开始新的项目,在过去可能不是问题;但今天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地方收入受到房地产下行也开始减少的背景之下,维护成本高、项目收入少的有轨电车,自然也就面临倒闭危机。

珠海有轨电车1号线于2013年动工,全长8.9公里,总投资26亿元,到2017年6月通车后,有轨电车的运行效率和普通公交汽车却也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这也导致诸多质疑。

一个耗资几十亿的地面短途公共交通,是否真的有必要?

答案或许是肯定的。

除了珠海之外,有关部门还曾通报甘肃天水盲目举债建设有轨电车,导致债台高筑。

2020年5月,天水有轨电车一期工程完工并正式运营,但年运载客仅80万人次,收入仅仅只有160万元,而年运营成本却高达4000万元。

在经济本就不景气的天水,仅仅是有轨电车一年亏损就高达3840万元,如此巨额的收支差,应该由谁来买单?

答案不言而喻。

如果把一些地方基建投资看作是商业公司的投资行为的话,那么其后果是不言而喻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商业公司经得起如此大的折腾。

反过来,民生工程固然很重要,但我们扪心自问,有轨电车的运行效率和载客量,真的和公交汽车相比有显著提升吗?

更重要的是,在一座人口只有一两百万的地级市,是否又真的能够支撑起动辄投资几十亿的有轨电车的运行呢?

以天水有轨电车为例,年运营成本高达4000万元,以年运载客80万人次为例,不说盈利,仅仅是维持收支平衡,那么单程车票就需要订在50元的高位。

50元一张车票坐几公里,这个价格别说是在天水这样的四五线城市,哪怕就是一线城市,也几乎没有人坐得起。

一个公共基础设施是否应该值得投资,亏损当然不是唯一考量的因素,但我们至少需要考虑到当地的人口因素,用人流量去尽可能降低亏损的风险。

而一个人口只有一两百万的城市,是完全撬不动几十亿投资的有轨电车的。

关键在于,地方的投资一旦失误或者说造成重大损失,真正买单的,其实还是我们自己,正如那个建了又拆掉的有轨电车一样,背后的损失何以亿计。

公开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末,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大连、苏州、南京、青岛、广州、珠海、武汉等二十四个城市都建有有轨电车运营系统,而这些城市的轨道交通,也鲜有盈利。

类似于地面有轨电车的运行方式来看,占用固定的道路空间不说,其运行速度还和公交汽车没有区别,但背后却是动辄几十亿的投资,实在是令人感到惋惜。

基建投资的确可以撬动宏观经济的增长,但我们需要明白的是,任何投资都不能完全背离市场原则,哪怕是看起来免费的公共厕所,背后实质上都是每个人出钱修建起来的,背后都是有成本的。

而那些过于违背市场原则的基建投资,最终只会让地方债台高筑,从长期的角度来看,这并不是一个好的投资,甚至不是一个基于市场基于民生的投资。

end.

作者:罗sir,关心经济、社会和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4 阅读:205

罗sir职话

简介:乐观的悲观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