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座塔压着中国238块石头,我国要其拆除归还,日本为何拒绝

南玖卿 2024-04-16 19:20:58

在日本宫崎县,有一座高达36.4米的“和平之塔”,这座塔在日本境内几乎无人不知,极受欢迎,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个塔还有一个特别邪乎的别名叫镇魂塔。

“和平之塔”下面压着来自我国泰山、长城等地的238块石头,泰山在中国神话中,是神的居所,神圣不可亵渎,而日本却将我国泰山之顶的石头,压在他们的镇魂塔下面,让人倍感不适。

值得深思的是,这座象征和平的塔,却始建于1938年,日本侵华的第二年,无论从建造年份,还是塔底的石头来看,这座塔里里外外都透着股邪气,那么,“和平之塔”到底为何而建,对于日本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国的238块石头又该如何处理呢?

南京赴日代表团

八纮一宇,七身报国

事实上,“和平之塔”是二战结束以后才改的名字,这座塔始建于1938年,1940年完工,耗资1000万日元。

侵华战争爆发初,日本就放出豪言,要在三个月之内占领中国,然而,仅仅一年的时间,日本统治者就被我国英勇抗击日寇的军民给狠狠的打脸了,日军在我国战场上频频受挫,为鼓舞士气,完成日本大一统的千秋大梦,日本统治者便借着即将到来的1940年,神武天皇即位2600年的时间,开始在1938年着手建塔并取名为“八纮一宇”。

“八纮一宇”有天下一统、天下一家之意,这句话的下一句是“七生报国”。日本人相信人总共能轮回转世七次,所以七生报国也就意味着生生世世忠君爱国,为国而战。

“八纮一宇”塔

短短八个字,道尽了日本的狼子野心,他们妄图统治全世界,日本这份昭然若揭的心思在1927年的“田中奏折”中,已经被以书面化的形式流传了下来,奏折中这样写道:

“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支那完全被我国征服,其它为小亚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民族,必畏我而降于我。”

由此可见,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不仅仅是针对我国的,侵略并占领中国,是日本占领亚洲的第一步,一统亚洲是日本踏上统一全世界征程的开始。

田中奏折

为了完成自己一统全世界的宏伟愿景,日本在建造此塔时,格外的看重,并且还向侵略中国的各军团首领下达了献石头的政令,经过侵略者的搜刮,我国万里长城、南京明故宫以及泰山之顶和武汉黄鹤楼、上海市政厅等所有重要地点的石头均被运往日本,压在塔下面,形成塔基的一部分。

1940年,塔建成之后,被四座神像环绕,并由裕仁天皇的弟弟秩父宫庸仁亲王亲自执笔为此塔命名为“八纮一宇”,将日本的野心印刻在建筑上。

侵华日军

铁证如山,拒不悔改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日本本土上很多与军国主义思想有关的建筑都在美军的监督下,予以拆除,但日本人摇身一变,将靖国神社伪装成宗教庙宇,因而得以保存。

“八纮一宇”塔就更简单了,直接将四座神像暂时运走,然后更名为“和平之塔”,就这样日本侵略亚洲各国的铁证一转眼就变成了和平的象征,光明正大的流传了下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又暗戳戳的将四座神像搬到塔四周,估计当时连名字都想换回来,最后也不知道是怎么忍住的。

“八纮一宇”塔

其实,不管是“八纮一宇”塔,还是靖国神社,都是日本侵略他国血淋淋的实证,靖国神社里供奉的一个个刽子手,在日本却是受人敬仰的英雄,镇魂塔下压的泰山之石是我们的伤痛,却是日本人的荣耀。

战后不久,日本还擅自篡改历史,否定曾经的侵略行径,很多日本年轻人根本就不知道二战时期日本所犯下的罪行。

同样是二战中的法西斯侵略者,德国在战后正视历史,并积极给予受害者补偿,还在本国内彻底肃清纳粹分子,1970年,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更是在华沙犹太隔离区起义纪念碑前诚心跪拜,为德国在二战中的行为忏悔道歉,这一跪,举世瞩目,也让世界人民积极接纳了战后的德国。

塔下面的南京石雕

反观日本,真的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儿,总是搞不清楚自己有多大点能耐,日本历任首相都曾参拜靖国神社,而且还很高调,从一开始的以个人名义参拜到后来带领内阁前来参拜。

2015年,我国南京民间博物馆的馆长吴先生曾带领代表团来到日本宫崎县,要求日本归还我国的238块石头,并拉了“还我南京石”的横幅,当时在日本引起轩然大波,日本民众这才知道所谓的和平之塔的来历,但日本当局却始终不曾表态,更是对外宣称和平之塔的基石是由友邦所赠,我国那238块石头至今依然压在塔下面。

1937年在南京大屠杀中,日本丙级战犯向井敏明、野田毅进行了百人杀人比赛,当时二人分别杀了105人和106人,杀完人后,因为不确定到底是谁先杀够100人而重新比赛,重新杀人。

“八纮一宇”塔‍

2003年,这二人的子女向井千惠子、野田麻萨竟然还恬不知耻向东京法院控诉日本《朝日新闻》关于南京大屠杀中向井敏明、野田毅二人杀人比赛的事情纯属诬告,侵害了他们的荣誉,要求《朝日新闻》为他们两家赔礼道歉并支付大额赔偿金作为补偿。

可笑的是,铁证如山的事情,东京法院竟然在三年后才驳回二人的诉求。

结语

二战的硝烟与我们渐行渐远,当年参加战争的英雄们已经一个个老去,那些受害的慰安妇也已经去世,日本人自己也忘了曾经犯下的滔天罪行,但作为受害者,先辈们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换来了我们如今的安稳生活,有些事情,可以不说,但我们不能忘记,忘记历史,就是对先辈们最大的不敬。

0 阅读:78

南玖卿

简介: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