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姑娘,为救八路军假扮其妻子,43年后战士成少将,提出2要求

南斋孤风中 2024-03-19 19:57:27

1940年,寂静的夜。

乌云笼罩,黑暗笼罩着郭楼村。

18岁的郭瑞兰熟睡中,突然被一阵杂乱的脚步声惊醒。

她猛地睁开惺忪的睡眼,透过窗户投射进来的月光,看到几个身着军装的人影。

刹那间,郭瑞兰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生怕是敌人前来捣乱。

正要惊呼出声,忽见其中一人肩上,背着一个不省人事的伤者。

他们行色匆匆,面露焦虑。

“这是我们的战士,他受了重伤!”

为首的战士,压低嗓音焦急地说。

郭瑞兰这才定睛一看,来人正是亲如家人的八路军战士。

她赶紧将门拉开,点亮了煤油灯。

只见那名重伤者头上、手臂和腿部绷带被渗透的血液浸湿,伤口惊心动目。

她连忙取来被单、手巾和热水。

领头的战士简单交代几句,就匆匆离去。

后面还有追兵,需要引开。

这位伤员叫蔡永,是刚从敌营突围出来的。

藏在村民家里,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不然可能几人都难逃追兵。

12岁的“红小鬼”

年仅12岁,他就踏上了红军的征程,成为了一名“红小鬼”。

然而,这条路注定不是一帆风顺的。

1934年,蒋介石的围剿,16岁的蔡永,开始了漫长的2万5千里长征。

一路上,蔡永曾在茫茫草地上晕了过去。

医疗兵将他扶起时,一摸额头热得吓人。

原来是感染了疟疾。

草地上到处是毒蚊虫,蔡永必是被咬伤引发的疾病,需要立即治疗休养。

蔡永恢复意识后,执意要跟着大军前进。

谁劝都没用,同志们只好由着这个倔强的“红小鬼”去了。

他拖着虚弱的身子,咬紧牙关跌跌撞撞地走在队伍的最后面。

这个倔强的小战士,一路成长为“老革命”。

到1940年来到农户的那一天,年仅21岁的他,已经是八路军第四纵队六旅十七团政委。

那晚,有人经不住考验,企图投靠国民党。

蔡永,正是在突围中受伤。

一伙敌兵闯进来

郭家那晚,可热闹了。

村里的“赤脚大夫”郭相山,被女儿郭瑞兰喊起来。

蔡永浑身是血,伤痕累累。

郭相山看得头皮发麻,赶紧找来草药,敷在他体无完肤的伤口上。

郭瑞兰则用干净的旧布条,小心翼翼地为他包扎止血。

“爹,怎么治?他这伤...能捡回一条命吗?”

郭瑞兰看着奄奄一息的蔡永,担心地问道。

郭相山沉吟半晌,叹了口气:

“撑不撑过去就看造化了。”

就在这时,院外突然传来杂乱的脚步声和枪声,紧接着一伙敌兵就闯了进来!

为首的一人一脚踹开房门,把郭家人吓了一大跳。

询问有没有八路军,还一个一个房子检查。

郭瑞兰心头一紧,赶紧把蔡永用被子严严实实遮住。

她强作镇定说没有。

那头领一把推开郭相山,蹭地掀开被子。

这下好了,蔡永裹得跟个“木乃伊”似的全露了出来,伤口流血,惨不忍睹。

“这...这是怎么回事?”

敌兵吓了一大跳,脸都绿了。

郭相山赶紧哭丧着脸解释:

“俺女婿得了麻风病,吃了不少药,全身长疮肿痨肿块的,伤成这副样子。”

“晦气啊,晦气!”

那头领狠狠啐了一口,拔腿就走,生怕传染上。

就这样,蔡永侥幸逃过了一劫。

共和国少将

伤痛缓解后,蔡永决定告辞了。

他蹒跚着来到郭家的院子里,向恩人郭相山和郭瑞兰郑重告别。

“多谢救命之恩,我蔡永万分感激,定会铭记在心!”

现在须尽快重返部队,也怕连累自己的恩人。

父女自知他说的有理,只能嘱咐一定多加小心。

蔡永含泪重重一揖,转身离开了。

就这样,他又重新投身到了火热的战争之中。

随后的几十年间,蔡永一路高升重用,先后在多个军担任参谋长职务,建立过不少功勋。

1955年,昔日那个倔强的“红小鬼”,被授予了共和国少将军衔。

想起当年在郭家受涉的恩情,决定好生报答。

于是他派出多路手下,分头去打听郭相山和郭瑞兰的下落。

然而,结果却并不理想。

郭家早已经搬离了老家,去向不明,音讯全无...

蔡永虽然被这个结果难住了,但并不意味着放弃。

他暗下决心,无论如何都要寻找到恩人的下落。

43年后的重逢

1983年的一个清晨,久居京城的老将军蔡永正在家中小憩。

突然,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

打开门一看,竟是前来报信的军部文书。

“蔡将军,终于有郭瑞兰的消息了!”

文书激动地说。

“她在老家河南永城重新露了面,当地政府已经印证过了。”

蔡永顿时精神一振,眼睛微微泛红。

43年了!

43年来他一直惦记着当年救命恩人的下落,无数次派人打听,终于有了线索。

“太好了,真是太好了!”

蔡永激动得双手发抖,脑海中浮现出当年那个温婉贤惠的女子形象。

他立刻让人备车,启程前往永城。

终于,车队抵达了郭楼村。

路边的槐树,依旧那么青翠,麦浪在风中扬起层层金色波浪。

蔡永深吸了口这熟悉的乡间气息,加快步伐走进村里。

很快,他就在村口的一座低矮土坯房前,看到了一个白发苍苍,但精神矍铄的老人。

正是当年的郭瑞兰!

“郭瑞兰,是我,是我!”

蔡永大步流星迎了上去,激动得声音有些发抖。

郭瑞兰诧异地抬头,待认出来人后,眼睛微微睁大了,似乎有些话要说却又说不出口。

许久,她终于开口,哽咽道:

“当年的小伙子...我记得你呀!”

终于,泪水在两人的眼眶里汩汩滚落。

他们揪心的相拥在一起。

在乡音含混的啜泣声中,重温了那段峥嵘岁月和生死相许的往事。

蔡永郑重地说,请您务必答应我两件事:

请您跟我回城里去住。从今往后,您就是我蔡永的亲妹妹,我会妥善安排,让您衣食无忧。

第二,您也得好好体检一下身体,毕竟年纪大了,万一有什么疾病要及时治疗。

听到这里,郭瑞兰脸上浮现出一丝为难之色。

她沉默了半晌,终于开口:

“蔡永啊,你的心意我都领了。可是离开这片熟悉的土地,我确实还有些不舍。"

蔡永皱了皱眉头,似乎有些着急。

但看到郭瑞兰诚恳的目光,他的脸色又渐渐缓和下来。

“好吧...”

“只要您开心就好。不过您得答应我,平时要注意身体,有什么需要尽管跟我说。”

网络图片

重逢之后,蔡永的内心,仿佛卸下了挥之不去的一块心病。

每个月,他都会拿出一部分工资。

购置些糖酒炊具等生活必需品,包裹得严严实实,寄给住在老家的郭瑞兰。

等到行动越来越不便时,托付子女们继续照顾。

儿女们一次次带着各色物资来到这个小村庄,触景生情,也被感动于父亲对人民子弟兵的那份赤子之心。

一年复一年,日子就在郭瑞兰朴素的小院落里,静静流淌。

而她的生活,从未离开过蔡永家的妥帖周全。

八路军离不开人民,人民离不开八路军。

相互扶持、生死与共。

哪怕战火陆离渐行渐远,但这份不离不弃的深情也将永远流淌。

24 阅读:6727
评论列表

南斋孤风中

简介: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