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为什么告诉林黛玉“我们不吃茶”,贵族豪门说的话你听不懂

君笺雅侃红楼 2024-03-11 10:16:48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带着她沿着当初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的贾政路线,又走了一圈。

之前贾政只看了外观,如今各自主人已经入住,便可以两下佐证,对各处居住之人形成前后呼应的伏笔。

比如,贾政对潇湘馆评价最高,说“若能月下在此窗下读书,不枉虚此一生”,言外之意,是伏笔贾宝玉若能娶了书香门第的林黛玉,丈夫勤勉读书,妻子红袖添香,人生可无憾了。

刘姥姥果然在潇湘馆看到一屋子的书籍,赞叹比上等书房还好,林黛玉符合书香门第的所有教养,最是适合贾府未来的发展。

再比如,贾政评价蘅芜苑,说“这所房子无味的狠……(见到满院子的香草又说)有趣,只是不大认得”,实际代表他对儿媳妇薛宝钗的两个阶段认识。

薛家女儿薛宝钗,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贾家儿媳妇薛宝钗,山中高士品德,举案齐眉德行,倒是之前贾政“不认识”了。

不过,贾政看的是外表,刘姥姥看得是真实内在。

林黛玉名副其实,表里如一,证明了她的出身素质不负贾政的“点评”。

但薛宝钗却表里不一。尽管她的外在表现出德行出众的好儿媳妇,可内在却是雪洞一般。

蘅芜苑陈设简陋,不但不符合大家闺秀的素质,也与简约完全不匹配。表现出宝钗来自母系的传承素养不足,更加固执不愿意改变立场。以至于她尽管在贾府做客,尽管是富贵千金,依旧我行我素。

如此宝钗自然是无法采用最好的方式教养好子孙的。只会坚持己见。

贾母之所以生气,刘姥姥一言不发,就源于宝钗坚持不得体的“离了格儿”的行为。

所以,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伏笔,一定要与贾政的评价结合来看。更要结合贾母与王夫人的对立立场去看。

这背后就涉及到了钗黛之争。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贾母对蘅芜苑的大不满的前提,实际源于王夫人的立场,是很关键的原因。

蘅芜苑的布置确实不符合薛宝钗的身份和应有的品味,更不符合贾家的规矩,以及薛宝钗作为客人的礼数。

可让贾母生气的是王夫人、王熙凤明知如此,不但不和薛姨妈去教育薛宝钗,更故意纵容着宝钗的任性,在贾母提出质疑时,还舔着脸替她解释,说“他自己不要的.我们原送了来,他都腿回去了。”薛姨妈也笑说:“他在家里也不大弄这些东西的。”

什么叫“养不教”?明知是错还纵容就是。

而王夫人一清二楚,说明她有来更需要,也给薛宝钗送来了装饰的陈设。

然而,她对蘅芜苑清楚,却不知道绿色的潇湘馆糊着绿窗纱靠色,更不知道绿窗纱已经旧了,可见是舅妈根本不关心外甥女。

而更让贾母生气的是,林黛玉知道礼数,要给舅妈奉茶,却被王夫人断然拒绝。

(第四十回)紫鹃早打起湘帘,贾母等进来坐下。林黛玉亲自用小茶盘捧了一盖碗茶来奉与贾母。王夫人道:"我们不吃茶,姑娘不用倒了。"林黛玉听说,便命丫头把自己窗下常坐的一张椅子挪到下首,请王夫人坐了。

林黛玉的伺候完全符合礼节。但王夫人的表现却多少有点生硬和不符合礼节。

古时候一切以礼为主,一切言行举止都必须要符合“礼”的标准。这也是贾母认定薛宝钗的房间不合格的原因。由不得薛宝钗任性。

而“茶”在当时更是如此。别说长辈来到晚辈屋子里,一定要亲自奉茶以示敬意。哪怕是平辈的姊妹间,也是要奉茶待客。

而除非是极为亲密的关系,否则客人不应该拒绝主人的奉茶。

王夫人是舅母,林黛玉是外甥女,自然算得上亲近,她不喝茶,不让黛玉张罗,也是家常的话。原本不应该多想。

问题是当天并不只有贾母王夫人,还有刘姥姥这个外人。虽然说“豆包不当干粮”到底是个外客,还有其他姊妹一群人。

王夫人于情于理都不应该扫林黛玉这个面子,奉了茶喝不喝,都让黛玉尽了礼节,不至于杵在那尴尬。

何况王夫人不喝,不表示刘姥姥不喝。可王夫人不要,黛玉就没办法给刘姥姥和其他人倒茶,只有贾母一杯茶,这可是特别没面子的。

原文尽管没写,但到了蘅芜苑时,薛宝钗肯定也要奉茶的,王夫人必然不会阻止,让她全了礼。

还有在栊翠庵也是,明明大家才吃了茶,妙玉给上茶时,众人也都要了。唯独林黛玉那给晾住了,可不就是“下马威”一般?

贾母自然明白王夫人的意思,才会在蘅芜苑看王夫人维护薛宝钗,而不客气的一通输出,直言他们王家女儿“抱团”的做法太离了格儿。

其实贾母早在潇湘馆便已经表达了不满。她有意吩咐王夫人给林黛玉换窗纱,而不是让王熙凤换,就是暗示王夫人对黛玉疏于照顾,表达自己的不满。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游览大观园的重要,其实始终也是围绕着钗黛之争展开,很多细节都表现出这点。

王夫人拒绝林黛玉的“茶”,除了她对黛玉有不满之外,就是赤裸裸的在表达拒绝宝黛姻缘,扫贾母的面子。

贾母沾沾自喜的带着刘姥姥来到潇湘馆,让她看见满屋子的书,肯定要赞叹。

王夫人明白贾母看中林黛玉的立场,自然不满意婆婆的“一言堂”。

凭什么她儿子的媳妇,要婆婆决定?凭什么就得是林黛玉,不能是薛宝钗?

贾母越是有意显摆林黛玉,王夫人就越是不高兴。她当众拒绝林黛玉奉茶,也是给贾母添堵,否则一杯茶而已,不喝也不至于拒绝。

关键的重点,实际还因为茶的特殊意义。

古代“茶为茶礼”,既是定亲的聘礼之一,也是成亲婚礼的一部分。

新婚妻子第二天,就要向公婆奉茶行礼,公婆接了这碗茶才是真正一家人。

王夫人本就不来潇湘馆,林黛玉也就没机会给舅母奉茶,难得来一次却滴水不沾,不明摆着永远拒绝林黛玉,不要他奉茶,也别想做她儿媳妇么?

人的行为是反映内心的最直观体现。王夫人对林黛玉的拒绝,通过这碗茶通过潇湘馆的窗纱完全表现出来。

明眼人一看就能知道,舅母对外甥女的冷淡。贾母那么聪明如何看不出来,又如何不怒!

王夫人如此不给面子,不光拒绝了黛玉,更是处心积虑与婆婆拧着对立,可是可恶至极了。

王夫人就像《孔雀东南飞》的焦仲卿母亲一样,横看竖看林黛玉不满意,一心要给儿子换个她认可的“罗敷女”薛宝钗。

更与陆游的母亲,对唐婉横挑鼻子竖挑眼,非要拆散儿子的好姻缘换成自己满意的儿媳妇王氏……

所以,宝黛钗三人的故事,其实就脱胎于《孔雀东南飞》《钗头凤》还有《梁祝》,林黛玉最终被与贾宝玉拆散后,外嫁而死也是这三个故事的共性。

言归真传,王夫人不喜欢林黛玉,源于黛玉犯下的几个错误。

比如,黛玉目下无尘,因不满意周瑞家最后给她送宫花,而出言怒怼。不但针对了薛姨妈和周瑞家的,更是有不尊重舅母的嫌疑。

周瑞家的肯定要回去对王夫人添油加醋的告状。

比如,黛玉对贾宝玉的奶娘李嬷嬷不敬。她因李嬷嬷过于油滑不尊重,而与贾宝玉同一立场,帮助宝玉怼奶娘。

李嬷嬷也肯定会不满意,对王夫人告状。

王夫人耳边总有这种声音宣讲黛玉的不好,必然也让王夫人觉得黛玉小心眼,不尊重长辈,更是教唆贾宝玉不尊重奶娘。

要知道古代社会,奶娘是半母,也需要奶儿子孝敬养老送终的。

既然黛玉不敬李嬷嬷,自然就有可能不孝敬她这个“婆婆”。

贾宝玉越是对林黛玉言听计从,王夫人就会越不放心,怕贾宝玉被林黛玉拐带坏了。

而越怕什么越来什么。

元春省亲当天,贾宝玉奉旨给潇湘馆、蘅芜苑、稻香村和怡红院作诗。

结果林黛玉却帮助贾宝玉捉刀代笔,替写了一首诗,让宝玉抄写了骗姐姐元春。

元春不光是姐姐,更是贵妃。贾宝玉的欺骗,不但是对长姐如母的不敬,更有“欺君罔上”的嫌疑。

不敬姐姐已经是德行败坏,欺君之罪可是杀身之祸。

林黛玉这件事肯定做错了,放在贾元春和王夫人眼中,却要眼中十倍。

如果之前的事只是移情移性,无伤大雅。但鼓动贾宝玉“欺君”可就是败家的死罪。

如果贾宝玉娶了林黛玉,受黛玉的影响,岂不就成了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

对贾府这种世家大族来说,出了这么个儿媳妇,可不是灭门的灾祸?

所以,王夫人对林黛玉的观感一旦形成,就是再难回转。也会越来越警惕和厌恶。并不会再客观认识。

讨厌一个人只需要一个既有就够了。而被讨厌者,很难转变别人的刻板印象。

林黛玉肯定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但年纪小,性格不成熟等客观原因,并不是王夫人要考量的。她只知道自己不喜欢这个外甥女,更不放心儿子被“狐狸·精”教唆坏了。

站在王夫人的立场,从母亲的角度考虑,也是无可厚非。

所以,清官难断家务事,就像贾母不认可薛宝钗,无论宝钗怎么做,也都没用。王夫人亦如是。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2 阅读:3853
评论列表
  • 2024-03-13 14:40

    王夫人可是大家族吃人不吐骨头的代表人物

  • 2024-03-13 14:38

    红楼梦里面最坏的就是王夫人

  • 2024-03-13 14:36

    讲真,我是讨厌王夫人!!!

  • 2024-03-13 14:36

    奇怪黛玉就没感到心里不舒服?

  • 2024-03-24 07:22

    [吐舌头咯]

  • nin3 2
    2024-03-31 16:22

    王夫人不喜欢林黛玉可能从黛玉母亲那里就开始了,贾敏的气派风度是王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又是她的小姑子 ,未出嫁前应该是处处都把王夫人给比了下去,王夫人心里的艳羡嫉妒应该是不少的。可惜贾敏去得早,女儿黛玉又恰巧喜欢上了王夫人的儿子,跟王夫人心目中的准儿媳宝钗相比又处处不落下风,而且和宝玉也两情相悦,以王夫人的心胸不得使劲儿拿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