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联动报道|山西:从文物大省走向文物强省

新黄河 2024-03-06 20:40:20

2023年6月21日,人们在临汾市襄汾县陶寺遗址观象台观看日出天文景象。当日是二十四节气“夏至”,在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遗址观象台,人们近距离体验“太阳-观测缝-观测点”之间形成的三点一线天象奇观,了解古代确定季节、节气,安排农耕的天文历法。陶寺古观象台距今约4700年,是陶寺遗址考古中的重大发现。李现俊摄

表里山河,华光流年。历史划过山西这片古老的土地,将源远流长的古老文明徐徐写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来山西考察调研,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殷殷嘱托,砥砺前行。近年来,山西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不断提升,正在书写从文物大省走向文物强省的新篇章。

2023年10月3日,游客在山西平遥古城游玩。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明代洪武三年重建、扩修城池,距今已有2700余年的历史,是现今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李现俊摄

中华文明探源,陶寺启程

每年6月的清晨,气温渐升,晨光从塔尔山方向而来,穿过夯土柱之间第12个狭缝,这意味着这一天要迎来最长的白昼。“夏”如约而“至”。人们观察夯柱间的缝隙,试图理解春夏秋冬的规律。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探源之旅,从襄汾陶寺出发。

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四大早期都邑性遗址之一,陶寺遗址是研究中国历史和古代文化,感知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必经之地,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基石,把中华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我们可以非常自信地认为,寻找‘最初中国’,陶寺是有物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陶寺考古队队长何驽博士给予陶寺遗址高度评价。

在吕梁市兴县碧村村北,蔚汾河与黄河的交汇处,距今4200年至3800年前的先民在此镇守黄河,建立起家园。这座山城成为迄今发现的晋陕大峡谷东岸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史前石城,为揭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早期发展轨迹打开了新的窗口。去年3月,碧村遗址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从陶寺出发,就能发现“最初中国”;在碧村驻足,方可感受四千年前黄河岸边的文明图景。近年来,山西扛牢文物资源大省责任,不断用考古重大成果实证着中华民族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

2023年5月,游客在大同云冈石窟游览。云冈石窟的开凿始于北魏时期,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山西日报记者刘通摄

文物保护利用,重任在肩

山西是全国闻名的文物大省,一处处饱经沧桑的文化遗产如璀璨星光点缀在浩瀚无边的历史长河之中。

古城悠悠,岁月静好,几位身穿传统服饰的妙龄少女轻扣古城的一砖一瓦,笑意盈盈。经过系统地铺设地下管网,保存较为完整的平遥古城舒展经络,重整筋骨,焕发生机。“凿石开山,因言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稀……”从遥远北魏走来的云冈石窟,又打开了全新领域。2021年2月,以一体推进云冈石窟保护和“云冈学”研究为时代使命和历史责任的研究院正式挂牌,云冈研究院护航云冈走向新的辉煌。

去年5月,“东方甄选”团队走进山西,发掘深藏在黄土地上内敛、厚重的历史文化,带领数亿网友通过直播镜头,沉浸式地“云游”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悬空千年的建筑传奇”的悬空寺、与比萨斜塔比肩的应县木塔,以及让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一见倾心的晋祠。在小小的屏幕上,藏不住全国网友对山西的溢美之词——“原来山西这么好!”

2022年开始,山西文物全科人才培养全面启动,计划5年内将为基层文博单位免费定向培养600名文物全科人才,创新性的培养方式开全国文物系统之先河。山西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润民表示,作为文物大省,山西牢记嘱托,全方位推进“保护、研究、利用、展示、管理、服务”六位一体工作格局,形成保护利用长效机制。

2024年2月3日,学生们在运城博物馆进行“龙章凤彩—探寻考古测绘 触摸历史肖像”科普研学活动。闫鑫摄

优秀传统文化,脉脉相传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一首上古民谣在盐湖畔传唱千年。位于盐湖西北方,运城博物馆的造型像极了扎根于黄土高原之上的老树根,见证着华夏文明滥觞。每到节假日,家长带着孩子在此朗诵《南风歌》,触摸中华文明延绵不息的脉络。

历史如镜,可鉴古知今,可学史明智。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天龙山石窟第八窟北壁主尊佛带着穿越千年的微笑,首次与全国观众见面。不久之后,佛首回到故土太原,如今摆放在天龙山石窟博物馆展厅内,与参观者近距离相望。

文物“守得住”,更要“活起来”。以“开放”和“共享”为抓手,山西省文物局整合全省馆藏和社会文物资源,强力推动全省联展巡展项目。“吉金耀河东”“华夏之华”“无界之境”等高质量展览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巡展;全国文物系统首家先进计算中心落户云冈研究院,3D打印的石窟开始“行走”世界;国保单位对外开放率超过40%;年办展数量增加到700余个,各类社会教育活动增加到5000余场次,年均参观人数2000余万人次……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一次次参观与感受中被赋予全新的生命力,博物馆“文化中枢”阵地作用日益凸显。

历史悠远、文物浩繁,厚重文化浸染三晋大地,千百年来中华文明进程在此得以延续。人们走上这块被时间偏爱的土地,在这里读懂盛世中华。

来源:山西日报新媒体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