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著名间谍张继庚有多牛?差点气死杨秀清,被车裂时面不改色

小姐姐讲史 2023-12-26 19:53:24

晚清咸丰帝时有一个著名间谍名叫张继庚,字炳垣(一作炳元)在他当卧底时曾化名 “叶芝发”,在他所有名字中“张炳垣”是大家叫的最多的名字。

张炳垣出生在江苏江宁(南京)的一个官宦人家书香门第,他的出生年月历史无记载。他的父亲张介福,是道光六年时的进士,当过湖南保靖县的知县。

张继庚从小跟随父亲在湖南混迹官场,见惯了形态各异的人,他经常和自己老爸居住在湖南,会说一口流利的湖南话,他的父亲对清廷忠心耿耿,在张炳垣很小的时候张介福就教育儿子:“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忠诚之志,永载史册。”.“临患不忘国,忠也。”、“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等等,这些爱国思想深入张炳垣骨髓。 张炳垣从小就立志,为大清忠心一生,做到像司马迁所说的:“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张炳垣在父亲的熏陶下,努力考功名,他准备将效忠大清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台阶。功夫不负有心人,张炳垣考中了秀才,在一般人看来他在仕途上一定会平步青云的,青出于蓝胜于蓝,张炳垣的机智聪慧更胜父亲一筹,他充分自己的特长在湖南当了一名幕僚。

张炳垣始终怀抱着炽热的效忠大清的热情,犹如熊熊燃烧的火焰,无法熄灭,这正是清廷最看重的。

1851年,当张炳垣听说太平军起义了,顿时热血沸腾,恨不能一个人直接将太平军的老窝给端了。

他找到湖南布政使潘铎,无论怎样都要在对抗太平天国运动上尽上一份力,潘铎被他的真诚感动,加上他和张炳垣的父亲有些交情,认定张炳垣根正苗红,决定好好培养他,让他成为自己麾下。

1852年,也就是鸦片战争发生后的第12年,洪秀全率领数千人的大队人马从广西全州突围一路向北,浩浩荡荡直接杀进湖南逼近长沙。太平军锐不可当,仅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就连克道州、永明、江华、嘉禾、桂阳、郴州等州县,队伍迅速膨胀,人数猛增到数万人。

洪秀全攻打长沙火力迅猛,枪炮火箭如密雨,声音震耳欲聋,轰动数十里。清军几乎被太平军打得溃不成军,他们有多绝望?竟把城隍庙中定湘王神像抬了出来,请到南城楼,让湖南提督鲍起豹等人轮流守护,以求神灵庇佑。

此时的张炳垣跟随潘铎绕开太平军防线,冒险混进围城长沙,潘铎看张炳垣十分机敏就让他负责传递消息,共抗太平军。张炳垣总能第一时间给出最准确的情报,清军经过81天的拼死搏斗,解了长沙之围。

在这场战斗中张炳垣觉得自己只是个不怎么起眼的小人物,就算死了也是个炮灰级别。这和自己的理想相差太远,他不甘心,决定崭露头角,来个一鸣惊人,青史留名。

太平军围攻长沙失败后,大部队转而去了武昌,张炳垣匆匆赶往武昌,可是他刚走到半道,武昌就被太平军攻破了。

张炳垣并没有就此作罢,他料到太平军必东窜,就返回老家江宁(南京),江宁布政使祁宿藻佩服他的才能,就请他当了自己的幕僚,同他秘谋协助清军策划城防的事情。

“江宁布政使祁宿藻方筹守御,稔其才,招与谋”

在那里张炳垣表现得比任何人都积极,他整天为对抗太平军而四处奔走,不遗余力,他平时省吃俭用,为救清廷之难自掏腰包募勇丁千余人上阵抵抗。

面对太平军的猛烈攻击,张炳垣请求仿照古代的火城法:“於城内开壕积薪,城上筑两墙,为孔以出火器。城下两旁设牛皮栅,伏精兵以堵贼”。

可是看重张炳垣才能的祁宿藻已不在,他不久前面对大批的太平军涌来而清兵援军迟迟不到,急火攻心吐血而死。总督吓破了胆,不听张炳垣的良策,很快城陷。

张炳垣率众做最后的抵抗,他的从弟继辛及李翼棠、侯敦诗等都战死了。

没有取胜的希望,张炳垣跳入水中准备以死殉国,谁知,在水里竟然漂浮不沉,后来他的亲友将他救了出来。张炳垣下决心一定要干成大事,他将自己的母亲托付给亲友,自己改名为叶芝发,混入太平军军营,做了卧底。

“继庚赴水不沉,旋陷贼中,为书算。自念死志已决,欲将有所为,乃以母讬戚友,变姓名为叶芝发,阳与贼暱,尽得其虚实。”

当时太平军面对清军残兵败将,并不是赶尽杀绝,而是善待俘虏,他们主要针对满人,对于有归附之心的其他人一律收编改造让他们加入太平军队伍,对一些知识分子更是礼遇有加。因而张炳垣在第一位回族探花伍长华的侄子的帮助下,很轻松地混入到北王韦昌辉的府中教书。韦昌辉白下路上的王府正是之前任湖北巡抚的伍长华的故居。

在王府中张炳垣利用自己的身份便利,轻而易举地摸到太平军钱财账目、户籍人口、粮食储备,城防布置及军队调遣等情报,他充分发挥自己的外交能力,说服一批忠于清廷的人,结成同盟借机谋叛,众人立志颠覆天京光复江宁(南京)。

他的第一个行动就是暗杀东王杨秀清。

他让一个姓伍的郎中,带着几个杀手组成敢死队,说要为杨秀清治眼病,试图借机下手。结果还没等出手就被天朝国医李俊昌(为避北王韦昌辉讳,改名俊良),识破,伍某等人被杀。李俊昌不但医术高明 ,精通医理,而且头脑机敏,他将东王的两只眼睛全部医好被封为补天侯。张炳垣当卧底的第一个计划败在李俊昌手里,他不甘心。好在伍某等人没有人出卖张炳垣,他的身份并 没有泄露。

由于张炳垣从小跟随父亲生活在湖南熟知三湘风俗,会说一口流利的湖南话,这些在他当卧底时都派上了用场。

张炳垣还在清凉山后山密林里设了几个情报接头点,和混入织营为总制的江宁监生吴复成合谋,接着他拉拢湖一帮南籍水营士兵,挑唆说“东王待粤人厚,待湘人薄”,劝说水营将士叛降,煽惑水西门、西水关将士和杨秀清部分亲兵以及织营等人员约3000余人入盟,让湖南籍士兵与两广的士兵发生冲突,张炳垣准备上演一幕“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好戏,在两兵相斗时,张炳垣托人出城给江南大营清军主帅向荣送信,信中相约攻城。试图将太平军总大营搅和个天翻地覆,一举歼灭。

紧要关头,被东王杨秀清及时发现,恩威并施很快平息了哗变。事后,吴复成怕暴露逃到向荣军那里,再也不敢去太平军那里当间谍,而张炳垣则继续潜伏南京城内,没有丝毫惧怕。

两次失败让张炳垣有些失落,也让太平军提高了警惕,张炳垣进行了一段时间的隐身,得到太平军重要情报后亲自跑到钦差大臣向荣军中向告。为安全起见被安排和周葆濂、夏家铣及金树做内应,让金和、李钧祥、何师孟出去报信。

张炳垣继续在里面活动策反拉拢太平军人员,很快发展到四五千人,他看时机成熟了就决定和城外的清军来个里应外合,将太平军一举歼灭。当时连敢死队都组织好了,可当约好了行动,也许是对张炳垣不太信任,也许不敢冒险,向荣一直按兵不动,一连约了7次,向荣每次都放张炳垣鸽子,每一次爽约都让张炳垣面临暴露身份的危险,深夜张炳垣只得冒险去了向荣军大营,不为自己,只为失去良机而遗憾,他失望至极放声大哭。

‘复遣人上书向荣,言:“水西门贼所不备,有船可用,太平门近紫金山,越城亦易为力,缘城贼垒皆受约束。”既得报,益结死士张士义、刘隆舒、吕万兴、朱硕龄等,以待大军。书七上,屡约屡爽。城中人情汹汹,事垂泄,继庚泣谓其友曰:“事急矣!”夜缒入营,痛哭自请师期,诸将皆感动。’

张继庚只得亲自潜往清军大营,向荣手下大将张国梁劝他不要再回贼窝了,张炳垣不愿放弃,又回去了。

他最终栽倒在一个烟鬼的手里。

这个烟鬼叫张沛泽,起初是太平军内部人员,嗜好吸大烟,张炳垣策反他时,抓住了他的软肋。太平天国那里有明确规定,吸食鸦片是要掉脑袋的。张炳垣要挟张沛泽若不入伙,就将他吸食鸦片的事检举揭发,万般无奈张沛泽只得投入到张炳垣阵营。不是心甘情愿,就很难忠诚。

被揪着小辫子的滋味不好受,张沛泽时刻想着脱离张炳垣的控制。

就在太平军紧罗密布准备对奸细们收网时,张沛泽子大街上遇见了张炳垣。

他大喝一声“他就是奸细叶芝发!”,张炳垣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巡逻的太平军扭送到了衙门。

张炳垣一口咬定自己叫张炳垣,不叫叶芝发,“我从没听说过叶芝发这名字,我一介书生,那知道这事,是张沛泽栽赃陷害我,只因我发现张沛泽吸食鸦片,张沛泽怕举报,要杀人灭口才诬陷他。”

经过搜查,太平军果然在张沛泽那里找出鸦片,张沛泽被斩首。

而张炳垣作为奸细嫌疑犯被投入大牢。

“他日继庚出,遇沛泽於途,唶曰:“此叶芝发也!”执赴贼所,施严刑,不为动,徐曰:“我张炳垣,书生耳,焉预他事?沛泽食鸦片,惧我发之,乃诬我耶?”贼搜之,信,遂杀沛泽,继庚被絷不得出。”

由于张炳垣思维缜密,口齿伶俐,主管刑律黄玉昆被没有审出什么,交由韦昌辉亲审,无果,又交由胡元炜审讯,胡元炜曾任清朝庐州知府,投降了太平军,他贪生怕死且阴毒,对张炳垣刑讯逼供,张炳垣被打得遍体鳞伤,他知道自己活不成了,就一心求死,决定临死前为大清献出最后的忠诚,他急中生智用了反间计。

张炳垣承认了自己就是卧底叶芝发,要向杨秀清揭发同伙表想出戴罪立功的渴求,他靠着三寸不烂之舌将案情编造得天衣无缝,他对杨秀清说,他和天京太平军中两广籍、两湖籍的将士们为同谋,并向杨秀清索要太平军官册,说要指认同谋者。

杨秀清给他官册,张炳垣一一指出重要将领的名单,足有三四十人。脾气暴躁的杨秀清一听,根本冷静不下来,直接将太平军将士三四十人冤杀。一个月后,等杨秀清意识到自己被捉弄了,脸面尊严极度受损,不知自己该如何面对活着的和死去的那些将士们,他大喊一声“中汝计矣!”,突然气血攻心,差点站立不住,,但一切都太晚了。恼羞成怒的杨秀清立刻下令将张炳垣五马分尸公开处决,张炳垣成为历史上最后一个被车裂的人,那年是1854年。

“继庚跃起谓曰:“若官江南,宁不知江南人孱弱,非老兄弟合谋,谁敢为内应者?”老兄弟,贼中呼楚、粤人之悍勇者也。贼信其言,继庚索贼官册一一指,贼辄杀之,横尸东门者三十四人。贼旋悟,曰:“中汝计矣!”令速杀之。继庚临死,色不变”

死前张炳垣面不改色,留下了绝命诗一首:

拔不出眼中铁,呕不尽心中血,

吁嗟穷途穷,空抱烈士烈,

杀贼苦无权,骂贼犹有舌。

张炳垣死得轰轰烈烈,震惊整个清廷,清廷对其赠国子监典籍,建专祠,予世职。

总结:

张炳垣作为清廷忠心的间谍,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一心为救大清于危难,他在天京潜伏一年,搜集了关于天京财务、民事,军事,后勤等各方面的精准情报,送至清军手中,期间他以暗杀、挑唆、煽动、策反等手段接连不断地对太平天军进行打击,他用聪明的头脑,出色的外交口才,成功策反了几千人马,离间了太平军粤人水兵和湘人水兵之间的关系,如果向荣及同他合作的清廷官兵给力的话,说不定张炳垣的努力会让太平军早亡十年。

尽管张炳垣前期的行动一次次失败,他做出的努力得不到队友的配合,一次次错失良机,但张炳垣的间谍行动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太平军的灭亡,临死前他仍然坚持完成自己的心愿,成功运用反间计,凭一人之力给太平军造成不可弥补的人才损失,仅凭口舌“战死”太平军三四十名将士,将太平军领导阶层玩得团团转,其手段阴毒,符合大清的气质,堪称大清一流间谍。

0 阅读:140
评论列表
  • 2024-01-07 17:15

    这种汉人卖国贼该死,,,,

小姐姐讲史

简介:讲述精彩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