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家最新的研究成果揭示了神秘的宇宙“吸血鬼”Be型恒星构成

葫芦科普 2023-11-28 14:53:46

新的研究揭示了神秘的Be型恒星的演化过程,这些恒星自转极快,拥有环绕物质的环,可能是由于它们与两颗伴星的复杂相互作用造成的。这些三星系统在宇宙中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为普遍,为我们理解恒星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恒星是宇宙中最常见的天体,但它们并不都是相同的。恒星的质量、温度、亮度、颜色、自转和化学成分都有所不同,这些特征决定了它们的生命周期和命运。恒星的类型可以根据它们的光谱来分类,即它们发出的光的颜色和强度。其中一种类型是B型恒星,它们是一些非常明亮、炽热、蓝色的恒星,通常位于星系中的致密星团中。

然而,并非所有的B型恒星都是相同的。有一些B型恒星具有一些奇怪的特征,使它们被称为Be型恒星。这些恒星自转非常快,以至于它们的表面几乎要被甩出去。它们还拥有环绕物质的环,这些物质可能是从恒星表面抛出的气体或尘埃。这些环在不同的波长下发出不同的光,使得Be星的光谱比普通的B星更加复杂和多变。Be星的自转和环的起源一直是天文学家的谜团,有许多不同的理论试图解释它们。

最近,英国利兹大学的研究人员对Be星的演化进行了一项新的研究,他们使用了来自Gaia和Hipparcos卫星的高精度数据,这些数据记录了跨越天空的恒星位置和运动。他们的目标是找出Be星是否与其他恒星形成了双星或多星系统,以及这些系统是否与Be星的特征有关。

双星系统是由两颗恒星组成的,它们围绕着它们的共同质心运动。双星系统在宇宙中非常普遍,有些估计认为它们占所有恒星系统的一半以上。双星系统的存在会影响恒星的演化,因为两颗恒星之间的引力会导致物质的交换或损失。有些双星系统的两颗恒星非常接近,以至于它们的表面几乎要接触,而有些双星系统的两颗恒星相距很远,以至于它们的相互作用很弱。

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类似于德国天文学家弗里德里希·威廉·贝塞尔于1844年首次观测到双星的方法。贝塞尔注意到天狼星,地球可见的最亮的恒星,在夜空中的轨迹有所波动,他得出结论称,与伴星的引力相互作用必须是原因。这种摆动源于双星系统的质心和恒星发出的光的联合质心之间的差异。通过测量这种摆动,可以推断出双星系统的质量、距离和轨道。

研究人员发现,B型恒星中约有42%是双星系统,而Be型恒星中只有28%是双星系统。这一结果与目前最流行的解释Be星的理论相矛盾,即Be星是从其伴星中吸取物质和角动量的吸血鬼恒星。如果这一理论是正确的,那么Be星应该比B星更有可能是双星系统,而不是相反。

然而,当研究人员进一步分析双星系统的分离距离时,他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他们发现,Be星的双星系统在一定的分离范围内比B星的双星系统更少,而在其他的分离范围内则没有明显的差异。这意味着,Be星的双星系统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才会表现出不同于B星的双星系统的特征。

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可能的解释,即Be星的双星系统实际上是由三颗恒星组成的三星系统的一部分。在这些系统中,Be星与另一颗恒星形成了一个紧密的双星系统,而第三颗恒星则在更远的距离上环绕着它们。第三颗恒星的存在会导致内部双星系统的轨道发生变化,使得两颗恒星之间的距离缩短,从而促进了Be星对其伴星的捕食。这样,Be星就会获得更快的自转和环绕物质的环,而其伴星则会变得更小和更暗,以至于难以被检测到。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研究人员对一些已知的三星系统进行了分析,发现它们确实符合这一模式。他们还发现,这些三星系统在宇宙中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为普遍,占所有恒星系统的约10%。这一发现为我们理解恒星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我们解释Be星的奇怪特征提供了新的线索。

0 阅读:87

葫芦科普

简介:来自星星的小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