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的县委书记,和现在领导干部有何不同?

年代的回忆 2024-05-07 16:06:13

和如今衣装工整的县委书记有点不一样,50多年前的县委书记不仅谈不上衣着华丽,甚至还有点土,但朴素的背后都是真诚。

那时候国家的工业和农业基础都不够深厚,几乎每一个县委书记都要亲自下地,需要和“水利”、“农田”、“粮食”亲密接触,他们大部分的时间,住在农村、吃在农村,和农民一块干活,天晴的时候就是浑身大汗,下雨的时候就是浑身是泥,所以再好看的衣服到了身上都不能保持多久,再说那年头大家不追求时髦,大家几乎都是从农村里出来的,要的就是这一股“泥土”气息。

一起来看看当年的“县委书记”。

比如这位乌黑的“陈书记”,如果说对着镜头还有笑容,戴着草帽披着毛巾,穿的还是白汗衫,你觉得可能有点假的话,那黝黑的双臂可“假”不出来。他就是被群众称为"焦裕禄式干部"的湖南省浏阳县委书记陈再仁。

当年的《人民日报》都报道过陈书记的艰苦朴素和舍己为民,按理来说,陈书记的工作是不需要下田下地的,但陈书记觉得自己和老百姓的距离太远,一点也不方便老百姓找自己来处理事情,为了拉近自己和群众之间的距离,于是陈书记在完成自己日常工作之余,坚持下地干活,参加各种田间劳动,为的就是自己能黑一点,瘦一点,同时也能更接近老百姓和群众,及时了解他们,为他们办事。最后,老百姓看见陈书记再也不叫“书记”,而是亲切地叫他“陈老头”。

比如这位正在挑土的“曾书记”。

上世纪70年代正是各个县城兴修水利的建设高潮,每家每户的劳力,哪怕是妇女都投身肩膀挑土、徒手搬砖当中,当年的干部是真正“先干一步”,天不亮就去工地挑土搬砖,搞一段时间后再去办公室工作,你可以说这是一种“秀”,但那年头他们的“秀”是发自内心地想要为老百姓和社会多做一点贡献的初中。这张照片拍摄的时候,记者并不知道镜头里的是谁,只知道小伙子挑土在比赛里是排前几位,问了群众才知道,这是当地的县委书记曾书记。

还有这一位从不在意穿着的刘书记。

刘书记的名字很有趣,叫“中心”。这位刘中心的书记有一个有趣的行为,那就是县里面哪里搞中心工作,他就去哪里亲自调度。县里要修水库,他就去水库现场挑土挖坑,县里要开荒农田,他就去农田现场去挖锄头。此书记还有一个最值得称道的地方,那就是县里面的吉普公车基本不用,除非是出远门,大部分的外出现场,他都是骑自行车过去。

记者找刘书记拍照的时候,他正在指挥改造乱石山,留着很深的头发和胡子,穿着一身破旧衣服,肩上挂着一个黄色旧挎包,衣服和鞋子上还有很多黄泥浆,或许也是在刘书记的感染下,当地很多干部都是一身旧衣服,很难看出是一个所谓“公务员”的形象。

此情此景,让人不得不感叹,这才是我党让人称道的干部,如果我党大部分都是这样的干部,谁又不会真心拥戴和爱护呢?

0 阅读:118

年代的回忆

简介:怀旧的历史,历史的怀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