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登月与工业仙人

卢克文工作室 2024-03-10 21:20:21

2024年2月23日7点30分左右,美国私企“直觉机器”研发的Nova-C型月球着陆器“奥德修斯”号,着陆在月球南极马拉珀特A陨石坑附近。

此时距离1972年12月,阿波罗17号载人登月到现在,已经过去了52年。

52年,美国在地球上的对手从苏联变成了中国,美国人的审美观,也从1972年的冷硬白人教父,变成了2024年各种妖魔鬼怪LGBT。

1972年,美国钢铁产量13650万吨,中国是2338万吨,中国不仅玩不起登月,甚至还没有解决好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

与美国第一次登月的阿波罗计划,共花费240亿美元相比(注意是1960年的240亿),2024年这一次的登月,只花费了1.18亿美元,“奥德修斯”号也仅高4米,宽1.57米,重1908公斤,只可搭载100公斤有效载荷。

由于美国所展示的登月能力越来越弱,以至于网络上怀疑论满天飞,美国50年前上月球这事,是不是靠好莱坞特效忽悠全球人民来着?

从现有证据来看,美国有没有把人送上月球因为有争论,咱先放一放,不肯定也不否定,以后再辩,但把东西弄上月球是肯定没问题的。

美国当时搞出了人类历史上使用过的自重最大运载火箭“土星五号”,高110米,起飞重量3038吨,使用5台F1火箭发动机并联,总推力3500吨,总功率高达1.18亿千瓦,月球轨道运载能力45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118吨,在当年计算机内存只有4KB的情况下,牛逼得一塌糊涂。

但50多年过去了,美国为什么就弄不出第二个“土星五号”出来?难道连这个“土星五号”也是不存在的么?

肯定是存在的,连图纸现在都找到了,F1引擎的图纸在,土星五号的全图纸也在,人NASA都有保存,甚至还找到了一台完好无损的F1引擎,还把这台引擎进行3D扫描后,生成了新的图纸。

问题是,图纸在,但没人能把东西给造出来。

造不出来的一个原因是老图纸用的老机床,现在没人用那些老掉牙的机器,大家早玩全新的数控机床了,按老图纸还要重新学一次,直接造新东西就好了。

另一个原因是缺人,缺高水平的技术工人。

登月工程需要几十万人参与,几万名技术工人,上万家企业、机构、学校一起上才行,美国尤其缺技术工人这个必备条件。

火箭这玩意儿用得少,就不能先研究出巨型机床,再用巨型机床生产流水线,所以很多地方得上手工。

焊接是手工,钻孔也是手工,你知道的,手工活做了二十年就成仙了,跟日本那边煮饭都能煮出一个仙人来一样,美国以前也有很多电焊仙人、钻孔仙人,但现在没有了,这些仙人要么退休几十年了,要么入土了,找不着了。

美国今天不能搞F22,跟今天他们不能搞土星五号的道理是一样的。

F22的航电系统是独立封闭的,系统只适配该机体,换硬件就不能运行,也无法接入今天美军的指挥体系,而且系统设计得太早,懂系统的人都已经白发苍苍,离入土也没几年了,想改都没法改。

一个熟练的专业工人是很宝贵的,需要时间的锤炼,焊接不良会导致结构变形和整体性能下降,弄不好有生命危险,而引擎喷射盘钻孔要是没钻好,会造成燃烧不稳定,导致火箭解体。

这些全靠熟练工人搞定,全凭多年练出来的手感,就好像有些监管,只要摸一摸信封的厚度,他就知道这个项目合不合格,没啥秘诀,就凭多年积累的手感。

要造出牛逼闪闪的顶尖工业产品,除了有顶级科学家,你还得有能吃苦耐劳的顶级熟练工人,美国顶尖科学家是够用的,拿绿卡诱惑一下就跑来一堆人,但顶级熟练工人要么死绝了,要么老得不能动了,仅剩下一点残存的手工仙人,全挤在美国最重要的尖端军工产业里,没有多余的资源分配给其它行业。

2023年美国海军下水吨位13.8万吨,中国海军只有12万吨,这是最近13年来,美国海军下水吨位第一次超过中国(不过中国没报潜艇数据),说明美国的朴茨茅斯船厂、普吉特湾造船厂、诺福克造船厂、珍珠港海军船厂等还是有一些技术工人的。

美国的洛马、波音、雷声、格鲁曼、通用动力、联合技术这些大军工也还干得火热,这些公司能生产先进武器,肯定都是有自己的手工仙人的。

美国现在领先的是金融、信息、生物、制药、纳米、化工、农科、军工、航天这些产业,其他工业领域留得较少,能上手工的更加不多,上哪找那么多手工仙人去?

没有工业支撑,中产阶层就会减少,中产一减少,阶级矛盾就尖锐。美国为了分化阶级矛盾,就开始细化全国矛盾,转移主流矛盾,开始搞LGBT这种无关痛痒的平权运动。

所以事隔52年,美国就再没把人类送上月球,专心专意搞LGBT去了。

那手工仙人都跑哪去了呢?

咱们就别不好意思了,就是跑中国来了。

上海某个造船厂,正穿着厂服蹲角落里眯着眼睛吸烟的某个小胖墩焊工;浙江台州黄岩,某个正为孩子转学愁眉苦脸的模具师傅,个个看起来其貌不扬,跟SORA那么洋气的科技新品更产生不了一丝联系,但正是这些人,构成了新一代的工业手工仙人。

这些哥们,可比什么“煮饭仙人”、“寿司之神”靠谱得多,要没他们,中国弄不出这么多新手机新电动车新军舰。

你只要累积了优秀的技术工人,一些伟大的工业传说就会自动流入到你的国家,然后你就可以大大方方装逼了。

上次我去江苏参观一家企业,他们的成长过程就特别有意思,很有技术工人的代表性。为了表明不是在为这家公司做广告,我就不说他们名字了。

他们公司一直在跟德国企业学习,所有带动力的,都借鉴了德国磨床技术,这块领域国际标准是主轴径向跳动幅度2丝范围内,但他们经过多年实践,采用轴承跑合技术,现在能做到0.2丝。

20年时间,这家公司一共积累了100多项这种技术。

能积累这么多技术,还是那句话:无它,唯手熟尔。他们厂工人平均工龄15年以上,练着练着手艺就练出来了。

他们厂为德国levrn家族两代人提供精密磨床光机,互相都处成了朋友。德国人也说,制造业的魂,全藏在工厂员工身上,只要技术员工离职,做出来的产品味道就不对。

他们厂的人也说,德国工程师的细节是不写在书上的,是必须跟他多年相处才能熟悉了解到的,他们就是十几年的相处,才学会德国人的技术,再融汇贯通到自己的产品中。

以前他们跟美国人交待时,美国人说中国产品是“Chinese shit”,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工厂工人对制造细节的处理,这家公司痛下苦功,给铸铁去毛倒刺时,曾要求员工用酒精擦干净铸铁,再用舌头舔下铸铁来检查,舌头没被刺就是细节工夫到位,舌头刺破了表明没倒好毛刺。

检查时一名员工舌头被刺破了,公司将他当场辞退,另一名没破的,公司当场给他奖励。

正是通过这些细节,将产品细细改良,让消费者在体验产品的每一个细节时,都能产生快感,他们现在已经做到这个领域的全球第一,欧美消费者都在高价买他们的产品。

你们看,多么有趣的工业故事,中国将来会诞生更多这样的工业故事,而产生这些故事的原因,是美国去工业化后中国接住了,中国拥有了全球最多的技术工人,工人们熟练了个个修成仙人,仙人们扛着火箭,要把中国人也送上月球。

1951年的时候,杜邦公司的一名普通文员家庭,一年消耗2.5吨食物,包括450磅面粉、31只鸡、300磅牛肉、698夸脱牛奶、131打鸡蛋、72磅酥油等,三分之二的美国家庭拥有冰箱、洗衣机、电话、吸尘器,他们的发电量占世界的40%,石油产量占世界的60%,钢铁占世界的66%,以5%的人口,超过全世界其他95%人口的财富总和。

而到了2024年,美国军工企业都要从中国进口,美国炸药行业200多家供应商,98%的原料来自于中国,标枪导弹中的高氯酸铵氧90%以上是中国生产,因为中国的生产成本,仅为美国的十几分之一。

再对比1972年,2023年美国的钢铁产量已降为8070万吨,中国的钢铁产量上升到10.2亿吨。

你说美国为啥现在不登月了?

这就跟日本的煮饭仙人、英国的绅士精神渐渐没人信是一样的,就是其他强国的工业化正在崩塌,而中国的工业化抢占了他们的部分空间。

当物质文明在下坠时,是诞生不了强大的精神文明的。

以后,我们要开始给美国人、日本人、英国人、法国人讲一讲中国工业仙人的故事了。

上海造船厂那个穿着厂服,蹲角落里眯着眼睛吸烟的小胖墩焊工,还有浙江台州黄岩,那位正为孩子转学愁眉苦脸的模具师傅,你们的时代,来临了。

23 阅读:1932
评论列表
  • 2024-03-10 23:08

    技术蓝领人,需要更多的资源分配和社会地位。[吃瓜][吃瓜]希望今日之美国,不会是明日之中华。

    用户10xxx77 回复:
    美国产业空心化的根本原因在于财团掌权,资本只会逐利,所以必须得公私并行,有些私企不愿意做的行业得让国企逗着养着,这点在中国做的就很好。
  • 2024-03-11 10:04

    人才断代养人呗,这活儿不能停停了又要重新开始[笑着哭]

  • 2024-03-10 23:01

    看看建筑业什么明白了!

  • 2024-03-11 08:56

    现在只剩下仙人板板了。

  • 2024-03-12 06:38

    大多都是你干不干,不干就滚,有的是人来干。

  • 2024-03-11 16:19

    不如摄影棚

  • 2024-03-11 09:43

    [抠鼻]智能数控究竟能不能取代人工?

    关注辉煌 回复:
    肯定不能完全替代,自动化只能针对批量生产,文中那些高精尖的,很多就是独立做一个零件,都得靠人手,看过纪录片,那个研磨师真的特牛逼
  • 2024-03-11 10:04

    这就是工业门类齐全的强大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