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银行:逆势扩张,喜忧参半

野武士 2024-05-18 19:45:53

在2022年完成领导班子过渡,提出“新三年”战略规划后,青岛银行的经营业绩、资产扩张、信贷质量等都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2024年一季报显示,青岛银行一季度实现了36.89亿元的营收和10.81亿元的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9.28%、18.74%,资产总额也达到6230.71亿元,较年初增长2.48%。

5月9日,青岛银行召开分析师会议,在会议中表示2024年将继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并持续推进全面风险管理,预计2024年的资产质量将保持稳健趋势。截至今年1季度,青岛银行的不良率为1.18%,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但这并无法代表该行在风险管理上具备较高的水平。事实上,不管是从青岛银行的贷款投放倾向还是从业务合规水平来看,该行的风控管理都仍需提升。

对公贷款大增,对公存款增幅不匹配

青岛银行资产投放最多的两个板块分别是客户贷款和金融投资。从资产负债表变动来看,在今年一季度,该行加大了信贷投放力度,压缩了金融资产规模。截至一季度末,青岛银行的贷款余额为3095.4亿元,较年初增加了5.65%,高于整体资产规模增速;而金融投资资产余额则同比减少了0.22%,为2253.05亿元。

按客户类型来看,青岛银行的贷款以公司贷款为主,公司贷款在该行总贷款中占比约77%。截至一季度末,该行的公司贷款规模较年初增加了7.72%,领先总贷款增幅,反观个人贷款余额,反而较年初缩减了0.15%。近几年,青岛银行一直在加大对公投放力度,2019年末,该行的对公贷款占比还只有62%,短短4年便提高了十几个百分点。

对公贷款规模提升的同时,青岛银行的对公存款规模却跟不上对公贷款的扩张速度。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该行的公司存款余额为1932.66亿元,较年初减少了2.01%,也拖累了整体的存款增长,一季度该行存款增速只有1.18%。

纵向对比,可以发现青岛银行的对公存款增速一直起伏不定,2019年-2023年的年内规模增速依次为2.91%、-2.11%、10.6%、-4.56%、1.86%;而对公贷款的增速则分别为2.91%、2.29%、7.96%、15.57%、16.41%,2022年开始扩张速度明显加快,对公贷款增幅明显加快的这两年,公司存款规模却不是负增长就是不足2%的微增。

对公存贷款之间如此巨大的差距,很大程度反映出青岛银行的贷款派生存款能力较弱,贷款客户账面现金流不太充裕;同时青岛银行可能也存在对公服务能力不足,无法吸引优质客户在该行开立公司账户的情况。

加上在减费让利的行业大背景,青岛银行2023年的对公贷款利率依然高达5%,只同比下降了0.04个百分点,远小于个贷利率降幅,以及该行2023年报指出“新增公司贷款客户大幅增长,其中贷款3000万以下客户占比超90%”,似乎都可以印证青岛银行加大了对中小微企业或信贷资质较差企业的贷款投放,这类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偏弱,易受到不利环境的冲击,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青岛银行的未来信贷质量下行风险。

业务合规性不足,区域信用风险暴露

从不良指标数据来看,青岛银行的资产质量保持在较优水平。但2023年10月,青岛银行从2023年度商业银行稳健发展能力“陀螺”评价榜单前十掉至19名,其中,该行与资产质量息息相关的风险管控能力得分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区域信用风险的暴露和频繁因信贷业务违规收到的罚单,都是青岛银行风险管控能力待提升的表现。

由于青岛银行的贷款投放全部集中在山东省内,故该行的公司贷款行业分布也与山东省的GDP结构较为相近。山东省是我国制造业大省,制造业曾是青岛银行的第一大公司贷款行业,2018年末在该行总贷款中占比14.88%。

但近几年,山东省内部分制造业企业因为信用风险因结构失衡、产能过剩等经济问题,区域信用风险集中暴露,青岛银行的制造业贷款不良率一度飙升至8.81%。随着制造业风险暴露,青岛银行一面逐年压缩制造业贷款规模,一面加大不良压降力度,但截至2023年末,该行的制造业贷款余额为278.2亿元,仍占总贷款的9.27%,且最大单一贷款客户和第四大单一贷款客户都属于制造业。同时,制造业的不良率也还有3.28%,是不良率第二高的行业。存量不良尚未出清,行业信贷风险仍在释放中,这对青岛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提出更多要求。

而在信贷业务领域的频繁违规操作,也在某种程度上增添了该行的信贷风险。2024年以来,青岛银行一共收到了6张罚单,其中有4张罚单都针对的信贷业务违规。违规行为包括“向资本金不足的企业发放固定资产贷款”“个人经营贷三查不严导致贷款资金被挪用”“信用卡中心违规经营”“向不符合借款条件的人发放贷款”“贷后管理不到位”等。

如果把时间线拉长到2023年,青岛银行收到罚单的原因还有“向小微企业收取银行承兑汇票敞口承诺费”“互联网贷款信息夸大营销”“对公贷款资金被挪用”“绕道债权融资计划为房地产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融资”等,涉及经营贷、小微企业贷、信用卡等多个业务板块。

青岛银行屡次因这些业务违规收到罚单,侧面反映出青岛银行在追求业绩和规模增长的同时,或出于对潜在信贷风险的防范与识别不足,在合规审查方面出现较大的疏忽。这种疏忽短期内并不会拖后腿,反而还可能会推动某部分业务收入提升或规模增长,但也会给青岛银行埋下资产质量下行的风险,另一方面,长期的合规性不足损害银行声誉,降低客户信任,对该行的业务拓展也会造成一定阻碍。

推进全面风险管理并不是空喊口号,对于现阶段的青岛银行来说,除了要强化对外风险防控,对内完善内控管理制度,提高业务合规性同样重要。只有补好内控“里子”,才能走得更稳健。

0 阅读:36

野武士

简介:把人文、科技与财经编成故事会,作为你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