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与王朗:一个对人不对事,一个对事不对人

公羊春秋 2024-04-19 16:53:33

王朗:来者可是诸葛孔明?

知道是孔明,故意确认身份,为下述做渲染

诸葛亮:正是

我就是,你想说啥?

王朗:久闻公之大名,几日有幸相会。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为何要兴无名之师,犯我疆界?

先扬后抑,先奉承再质疑

诸葛亮:我奉诏讨贼,何谓之无名?

蜀汉确实是汉室的延续,但是曹氏就真的是贼吗,曹氏是夺取了汉室统治权,但是没有对不起百姓,百姓在汉室的手里只会生灵涂炭罢了。

王朗: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也。

时代变了大人,王朝更替是大势所趋,也是历史规律,有德之人指曹氏家族,暗指汉帝无德。

诸葛亮:曹贼篡汉,霸占中原,何称有德之人?

这就是诸葛亮北伐的理由,在古代,王室正统才是天道,任何不和王室正统有关的都是违反天意。刘备自称刘皇叔,就是利用这一点,这样可以拉拢人心,不战而胜。

双方此时的争论,王朗占据上风,他从历史大势上进行分析,王朝更替,是几千年历史规律,铁打的江山,流水的皇帝。从尧舜禹到商汤,从商汤到周文王,从周文王到秦始皇,从秦始皇到汉献帝,没有人能阻止历史的发展,你诸葛亮是逆天而为。但是转折来自于王朗下面的对话。

王朗:自桓帝、灵帝以来,黄巾猖獗,天下纷争,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自非以权势取之,实乃天命所归。我世祖文皇帝,神文圣武,继承大统,应天合人,法尧善舜,这,岂非天心人意乎?

今公蕴大才,抱大器,自比管仲乐毅,何乃强要背天理、背人情而行事?岂不闻古人云: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然尔等腐草之荧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你若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王朗这些话说得一点毛病都没有。东汉末年黄巾起义, 大将军何进召董卓进京,引狼入室,董卓专政。天下诸侯你争我夺,军阀混战。曹孟德挟天子以令诸侯,击败袁术、定陶谦、平吕布,官渡之战大败袁绍,平定乌桓,北方最终统一。可以说,如果没有曹操,真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不知几人称王几人称帝。如果不是曹操,北方战乱不知要持续多少年。可以参考一百年后的西晋末年,五胡乱华,大小几十个政权更迭,无数生灵涂炭。曹操以武力一统北方,为曹魏打下基础,曹丕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其治国谋略,文治武功,创建九品中正制,平定青州徐州,对外游牧民族,该打就打,该和就和,同时恢复西汉在西域的统治权,重修丝绸之路。另西域各国臣服,另游牧民族膜拜。而且曹氏并不是像董卓那样以蛮横姿态强势夺取政权,是真正的靠本事争取来的,以汉献帝的能力,是远远不够做到像曹氏那样的功绩的,更重要的一点是,汉献帝已经失去天下臣民的归附之心,更准确的说法是,汉王室已经失去民心。曹氏父子的文治武功,让天下百姓尊重,让群臣折服,百姓不管你们谁做皇帝,只要能过好日子都无所谓,你非要挑起战火,让原本过好日子的百姓再度深陷战乱之苦。所以,曹氏父子的权利是靠自己的本事赢回来的。

诸葛亮固然是一代人才,但是就像关羽所谓:“良禽择木而栖”。刘备也是有能力的人,汉室血统,礼贤下士,有谋略,有抱负。但是北方跟他一点关系没有。在两千多年前的东汉末年,北方才是王朝正统,是国家主力。统一北方就等于得到实际统治权。刘备占据的西川和荆州,充其量只能偏安一隅,想北伐真的是异想天开。统一北方光复汉室,是刘备毕生所愿,只不过“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自己比谁都知道北伐有多难,为什么执意北伐,无非是为了完成刘备的遗愿,哪怕知道不可为也要为之。

王朗以“天下大势”的历史角度,来攻击诸葛亮的北伐大军。这正好击中了诸葛亮的软肋。

我们假设下,假如是一个平民老百姓把王朗的话说给诸葛亮听,诸葛亮会怎么反驳,他会说,早年追随先帝,先帝有知遇之恩,毕生梦想就是光复汉室,无奈先帝去了,白帝城托孤,此等恩情重于泰山,哪怕是死也要为汉室流尽最后一滴血。

但是诸葛亮不会和王朗这样说,因为两军对垒,说这话等于自降身价。

诸葛亮在道德上已经被刘备彻底绑住了,即使天下大势已经明了,自己也不能置刘氏而不顾,不然会被天下人耻笑,自己会被定上耻辱柱。所以,说诸葛亮就是“愚忠”一点不假。

王朗说的话字字有理,但是忽视了诸葛亮的忠心,所以诸葛亮在知道没理的情况下,抛开“天下大势”,抛开谁做皇帝谁不做皇帝的纠缠,转而开始对王朗本人进行“人身攻击”。

诸葛亮:我原以为,你身为汉朝老臣,来到阵前面对两军战士,必有一番高论,没想到,竟说出如此粗鄙之语。我有一言,请各位静听。

王朗说的话有没有道理,有,肯定有。但是诸葛亮说是“粗鄙之语”,粗鄙在哪里,不是站在曹魏的角度,而是在王朗的角度。诸葛亮一开始就给王朗冠上“汉朝老臣”的帽子,然后开始为下文做铺垫。

诸葛亮:昔日桓帝、灵帝之始,汉统衰落,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郭汜、李厥等接踵而起,劫持汉帝,残暴生灵。因之,庙堂之上,朽木为官,遍地之间,禽兽食禄;致使狼心狗行之辈,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变为丘墟,苍生饱受涂炭之苦。值此危难之际,王司徒又有何为?王司徒之平生,我素有所知。你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当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煤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

看到没,诸葛亮的话是字字针对王司徒本人,王朗刚才说的话他是全部听进去了,但是又全部没听进去,按照王朗的逻辑,诸葛亮占不到半点便宜,所以他开始对王朗人身攻击。汉朝实行“察举制”,如果一个人为人品行好,孝顺,就会被乡里县里举荐做官,王朗就是在这一官吏选拔制度上做的官,所以是汉室给了他做官的机会,是汉室给了他一碗饭。但是国家危难的时候你做什么了?你什么都没做,还帮助曹氏夺取汉室的江山,真是无耻至极!

诸葛亮说的话有没有毛病,没有。从“忠孝礼义”的角度上来说,王朗确实没有做到,而诸葛亮可以做到。王朗顺应天下大势,但是没有“忠心”,诸葛亮不顺应天下大势,但是诸葛亮有忠心,这就是二人的矛盾点。

王朗:你。。诸葛村夫,你敢。。

诸葛亮:住口!你这无耻老贼,岂不知天下之人皆愿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饶舌!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于西川继承大统。我今奉嗣君之旨兴师讨贼,你既为谗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还敢在我军面前妄称天数。皓首匹夫,苍髯老贼,你即将命归九泉之下,届时,有何面目见汉朝二十四代先帝。二臣贼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会摇唇舞舌,助曹为虐。一条断脊之犬,还敢在我军面前狺狺狂吠。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诸葛亮上来就骂,不给王朗反驳的机会。他说王朗,天下人皆愿“生啖你肉”,事实是这样吗?诸葛亮所谓的天下,是针对于依然归附于汉室的人,不是北方的曹魏政权,北方的百姓深受连年战乱之苦,对于汉室早已失去信心。所以诸葛亮说的“天下人”,只是在为骂王朗的时候增加其“不忠不孝”的心理负担。

诸葛亮骂王朗,主要在三点,一是王朗年纪大了七十多了还不知羞耻,二是王朗为曹魏效力自称天数,三是王朗一生没干什么大事,只会瞎咧咧。

而这三点,正是诸葛亮本人都具备的,诸葛亮那是才四五十岁,想比王朗还很年轻,二是刘氏在西川延续汉朝香火,自己才是天数,三是诸葛亮身为蜀汉丞相,一生打了很多胜仗,为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立下汗马功劳。

诸葛亮虽未明说,但是这三点对于七十有六的王司徒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一对比,王朗在诸葛亮面前简直就是一文不值。

王朗为什么被气死,有三点:

第一,王朗本身身体就不太好。七十有六的年纪,在古代是高寿了,出发前就有人担心他身体,王朗说为国家出征,不在乎自己身体。

第二,王朗的“忠心”被侮辱。王朗早年确实是个人才,为官时兢兢业业,处处为民着想,深受百姓爱戴,而且其本身颇有学问,写过很多书。当年身为一个儒臣,带兵力抗孙策的攻击,然后兵败,流亡数日,被曹操召回,辗转几年才到达许昌。所以王朗确实为汉室出过力,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是曹操在他最为难的时候认同他,给了他继续为国效力的机会,后来时局的发展,让他明白汉室已经无力即将被淘汰。决定“顺天而为”。

第三、两军阵前与诸葛亮的对比。上面说到,年纪、忠心、功劳,王朗都不是诸葛亮的对手。王朗在曹魏,是深受军民爱戴尊重的,但是诸葛亮在三军面前,一点面子不给,把他说的一文不值。

所以,王朗就被气死了。

王朗不是不忠心,相反他确实是个好官,只不过是看透世事变迁,顺势而为。诸葛亮忠心不二,即使看透时事,也甘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王朗是“识时务者”,诸葛亮就是“愚忠”。诸葛亮用封建礼仪的“忠”进行道德绑架,将王朗击败。

吵架,在一件事上面没理的时候,就转移话题进行对其本人言语攻击,别固执的说事不说人,这是认死理,要说人不说事,这就是为什么村里很多大妈吵架总能赢。

0 阅读:49

公羊春秋

简介:历史故事及人物分享,从历史中学知识、品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