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7000年前河姆渡文化:为何鸟成为象牙雕刻艺术中的神圣图腾?

船长卡戎 2024-02-05 22:02:26

在浙江余姚叫河姆渡的地方,有个神奇的遗址公园.一进门,就能瞧见一件让人眼前一亮的大宝贝。它的原型就是“双鸟朝阳”象牙蝶形器,这个宝贝可是有7000多岁了,是河姆渡先民用石刀亲手雕刻出来的。

让我们想想看,这件东西就像一个故事书上的画面:两只小鸟昂首向着太阳,那太阳被一圈圈圆圆的纹路围着,像是燃烧着熊熊烈火,特别生动活泼。这两只长着尖尖嘴巴的小鸟就像是要对着天空高歌,它们的翅膀在火焰中舞动一样。这件艺术品背面虽然没那么光滑,但留有穿孔和一些凸起来、凹下去的地方。就像我们现在绑绳子固定东西一样,他们当时也是用来绑在什么上头展示或者佩戴的。

在生产力不太发达的过去,如果一个人想要在器物上精心雕刻出美丽的图案,那他得放下手头的生产劳动,花费大量时间去专注这项手艺。这样一来,其他人就得拿出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多余粮食来养活这位“艺术家”,不然他可就没饭吃了。所以呀,您瞧见这些精美的图案,就知道它们可不是随便弄弄的,每一道线条都承载着重大的意义,有着独特的地位呢。就相当于全村人共同“投资”了一幅画,可见这画得多有价值和重视啊!

在其他的文化遗址里,比如良渚文化里的玉雕小鸟、鸟形状的花纹;大汶口文化的日山鸟图案;金沙文化的太阳神鸟;还有越地那些青铜器上的鸟装饰。这些都可以看出,咱们老祖宗对鸟的喜爱影响深远!

为什么先民们要花这么大代价做一个这样的艺术品呢?

学者们对它的含义各有各的说法,但大多数人都觉得这是咱们祖先崇拜太阳和鸟类的一种表现。简单来说,就是古时候的人们因为不明白生育的科学道理,就把生孩子这件事看得非常神圣,还把它当成了信仰的一部分。郭沫若先生认为,崇拜鸟就是古人生殖崇拜的体现。

很久以前,人口数量直接关系到一个部落的兴旺发达。这就像以前种庄稼,人越多力量就越大。所以,那时候的人们都非常看重生儿育女这件事儿。再者说,古代科学还没现在这么先进,老祖宗们并不清楚生育是怎么一回事儿。他们觉得,能生孩子那是一种神奇力量在起作用。

于是,就有了对生育的一种特别崇拜,就像是把能生孩子的力量看作是神仙赐予的恩典一样。人们通过各种仪式和图腾来表达对这种神秘生殖能力的敬仰与祈愿,这就是所谓的“生殖崇拜”。先民们常常看到小鸟从鸟蛋里孵出来,新生命就这样神奇地开始了。他们看着这些小家伙破壳而出,就自然而然地想:哎呀,这天地万物是不是也像小鸟一样,最初都是从一个“大蛋”里出来的呢?

咱们关于盘古的神话故事开头就讲,“天地初始的时候就像个大鸡蛋,盘古就在里面生长”,这不就跟小鸟破壳一样嘛!也就是说,古人想象着整个世界最初就是一个巨大的蛋,然后诞生出了万物。在那个时候的人们心中,鸟蛋代表着一种创造新生孕育宇宙的神秘力量,就像是一个小宇宙的源泉。而那些能下蛋的鸟类,自然就被看作是承载这种神秘力量的伟大神灵啦。您想想,这跟咱们现在看母鸡孵出一窝小鸡,觉得母鸡伟大又神奇,是不是有点异曲同工的意思啊?

咱们的祖先还发现候鸟们随着季节变化飞来飞去,就像大自然的时钟一样准。春天一到,燕子来了,天气就暖和起来,大地从沉睡中苏醒,庄稼也该播种发芽了;到了秋天,大雁往南飞的时候,气温降低,田野上金黄一片,意味着粮食快熟了,是收割的好时候。

在古人们心中,鸟儿们有着神奇的力量,它们的迁徙活动就像掌控着四季更替、冷暖变化的大管家。比如说,传说中的少昊氏部落设立了许多与鸟相关的官职,这些“鸟官”实际上对应的是按照不同节气来来去去的候鸟。古代人把候鸟当作掌握天时历法、节气变化的小神仙。用崇拜这种方式表达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与尊崇。

当先民们抬头看天,发现小鸟们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和太阳一样高高在上。于是他们就把鸟儿想象成是太阳的化身。古书《山海经》里说太阳是被乌鸦背着走的,《淮南子》也提到太阳中间有一只蹲着的三脚乌鸦。在马王堆汉墓里找到一幅画,画上有红彤彤的太阳,太阳里面还真就画了一只三条腿的乌鸦。

另外,之所以认为太阳神鸟是黑色的乌鸦,可能是他们观察到了太阳上的黑点“太阳黑子”。误以为那黑点就是一只住在太阳里的大乌鸦,而且这只乌鸦可是能托起太阳日出日落的神奇大鸟。这是后话,我们下回在说。

无论如何,咱们中华先民对于太阳以及太阳图腾的崇拜。就像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传递了他们对大自然的深深敬意,对自然规律的初步认识,以及在面对自然挑战时的勇气和智慧。

0 阅读:4

船长卡戎

简介:上班带娃看书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