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命长”,现代人“命短”?多少人都在快速榨干自己的生命

老方说老方说 2024-05-07 16:22:22

一个老人告诉我,以他一辈子的感知和体会,“现代人虽然看起来是长寿,实际上是‘命短’了”。

在他看来,社会上的人们都在快速榨干自己的生命。

因为时代变化快,大家难免心浮气躁,唯恐跑得慢了,特别是很多年轻人养成了“想要就得到”的习惯,即时满足,做事没有耐心,甚至对关系也难以持有长期的看法和努力。

“好像都不要过程了,只要结果”,老人说这就像看书或看电影,没有多少人会在意中间的过程,那样太枯燥太无聊,他们只看重最后的结果:

人生被公司化了。

从前慢!

这是木心的诗歌,在网上广为流传。

从前慢

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它为啥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呢?就是在于过去那种慢慢的时光,让人情变得很郑重,彼此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这有个用心的过程,谁也不会怠慢谁,大家认认真真,不必争分夺秒,这才是生活。

而现在车水马龙,大家都是争先恐后,都怕赶不上最后一班地铁一样,心急火燎,根本顾不上品味自己和身边的一切,这种情况下谁会用一生去爱一个人呢?大家都很忙的。

80后和00后不一样!

如果80后和00后的人生记忆可以放在一起比较,就会发现彼此的节奏确实不一样,很多中年人都有这样的体会。

在小时候天蓝水清,青山绿水,夏天无比漫长,一天有大把的时光去玩闹和浪费,日子好像过不完一样。

而等到长大,时代已经疯起来了,变化日新月异,等不到人慢慢去“不惑”了,大家好像被“催熟”一般,一切向效率看齐,等到三十年过去回头看,真正是弹指一挥间:

短短时间这个世界竟然发生了那么多的大事,简直不可思议。

可这种感受又难以引起00后的共鸣,他们就生长于新时代,觉得理应如此。不管是80后还是00后,他们如果能从历史的长河来看,就会发现从1990到2024这些年确实是人类历史中的尖峰时刻。

古代人“命长”,现代人“命短”?多少人都在快速榨干自己的生命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我们不妨通过古人的诗词,体会古人的感受,想一想古人是如何过一天、过一生的,无疑会对古人的慢节奏品味一二。

交通不便,人们只能靠书信交流,见一面可能要等十年——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在这样的时空背景和节奏里,人可以四十不惑,慢慢长大、成熟,虽然古人了解的信息比现代人少很多,但绝不意味着现代人就比古人有智慧。

实际上,相比古人,现代人都是在做快速榨干生命价值的努力,所以称得上“命短”。

“命短”的含义是生命质量的下降!

举个例子,文天祥寿命不足50,但所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的一生称得上永恒。

相比之下,多少现代人哪怕活到了90岁、100岁,都未必称得上活明白了,有很高的生活质量。

很多人就像是囫囵吞枣的猪八戒,拿着人参果不知品味,白白浪费了宝贵的人生。古人观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等万事万物都有所得,他们不是活在一个点,而是同时活在全部。但现代人则是必须缩在自我的世界里,否则就容易迷失。

所以多和少其实是相对的,我们知道得更多却没有变得更聪明,而古人知道得少却懂得更多,比我们更有智慧。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好像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心永远在奔波之中,以为生活会在将来的某个地方,但真等到了那个时候,那个地方,才发现已经失去的过去才是生活本身。

当然,我也不是说现代人就没有希望了,永远不如古人,其实每代人有每代人的时空变化,各有各的精彩。换个角度看,现代变化迅猛,其实也提供了一个契机,那就是让人以简驭繁,刹那永恒,“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体悟修行的真谛。

0 阅读:7

老方说老方说

简介:互联网创业者,喜欢分享一切有价值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