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山公墓中,受祭拜最多的是她,81号墓安葬着谁?无名墓碑是谁

九月混沌 2024-01-21 20:43:45

八宝山公墓中有很多为党和国家做出重要贡献的英雄,而我们这些后人,之所以能够去八宝山革命公墓这样的地方祭拜革命先烈,得益于周恩来总理对此事的重视。

新中国成立伊始,忙着处理国务与外事活动的周恩来总理,没有忘记那些为了革命事业献出生命的烈士。

以前在战争年代因为条件有限不能好好安葬他们,以至于很多烈士牺牲后连块墓碑都没有,他们的后人想要祭拜都不知道应该去哪里祭拜。

一天,周恩来总理特地找来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和他谈在北京建造一座公墓的事情。

当时吴晗觉得这是一件小事,没想到总理会亲自操心这件事情,但周恩来总理却说:

“这不是一件小事,这是一件大事!我们不能坐了江山就忘记了为打天下而牺牲的同志们,不要让人家戳着脊梁骨说我们共产党无情无义、忘本!你们一定要在北京好好找块地方,将烈士们的遗骸迁进去。”

听到周恩来总理这样说,吴晗马上重视起来,带人跑了北京很多地方寻找合适的地址。

八宝山公墓的建成,并不是很顺利,中间还经历了一些曲折。

因为周恩来总理要求不占用好地,吴晗等人找了好几个地方都觉得不太合适,一直到找到八宝山这里。

八宝山之所以被叫做八宝山,是因为这里盛产红土、耐火土、青灰、黄桨、白土、马牙石、沙石以及板石八种矿产。

本来工作人员并不看好这里,因为这里的褒忠护国寺当时住着很多太监,被当地人称作“太监庙”,靠在半山坡上。如果要搬迁的话,工作量比较大。

但吴晗和另一位领导亲自到这里看过之后,都觉得这里很不错,很适合建造公墓。

很快,市郊区工作委员会以及市公墓筹备组的三个干部就去找寺庙主持信修明:

“政府决定征用护国祠及其土地作为革命公墓,我们此次是来,是来商量你们的安置问题的。”

信修明原本也是宫里的人,辛亥革命后他出宫来到褒忠护国祠,1930年,他成为主持,并成立了恩济慈善保首会,专门免费收养太监。

经过多年经营,他们已经有自种地52亩,合伙种地157亩,出租地269亩,收成好的时候,瓜果蔬菜收入颇丰。

因此,虽然工作人员表示,对于太监们多年经营的农田、果园等,政府会折价用于安置太监们的生活,但信修明却不太愿意。因为他不乐意放弃吃香喝辣的主持身份。

于是,信修明借口要和太监们商量一下,先将工作人员送走,然后对其他太监造谣称:工作人员要把他们都送到农村去,要没收他们的所有东西等等。

太监们信以为真,很快就气冲冲的找上公墓筹备工作组吵闹。

工作人员赶紧问大家:“师傅将我们上次谈的条件和大家讲了吗?”

信修明担心自己的谎言被戳穿,不等太监们说话,赶紧插话道:“说了,说了,但是大家不愿意那!他们这都是自发请愿,不愿意走,你有啥办法?”

另一名工作人员反问道:“那你的意见呢?”

没想到工作人员会问他,赶紧说道:“我当然是听政府的了,但是下面的人不走我也没办法啊。”

工作人员说:“好,那我们先和师傅继续谈一谈,再和他们谈。”

信修明知道,只要工作人员出去和其他太监一说,他就露馅了,赶紧表示愿意服从政府安排,但同时他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与此同时,工作人员也向其他太监解释了让他们搬迁的原因,以及政府接下来会对他们进行安置与保护,不会不管他们。

得知真相,太监们瞬间消气了,不再说反对的话。

经过商量,筹备组决定让他们住在西斜街太监庙,生活很方便。太监们很满意,愉快的接受了政府对他们的安置。

一段时间后,工作人员开来小汽车,帮助太监们搬迁,太监们高高兴兴的配合工作人员。

1951先4月,政务院批准修建北京市革命公墓。

后来,周恩来总理觉得八宝山不仅仅属于北京市,更是安葬全国烈士以及中央领导同志的地方,便指示将北京革命公墓改名为“八宝山革命公墓”。

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里,受人们祭拜最多的就是八宝山革命公墓的设计者——著名建筑师林徽因女士。

1954年冬天,林徽因病倒了。随着天气越来越冷,林徽因的身体情况也越来越差。

有关纪念碑的花环装饰图案的图纸堆放在林徽因床头的小柜子上,而她已经虚弱的没有力气去构思、描画。

她曾试图坐起来看送来的《中国建筑彩画图案》序文的校样,但还没看几眼,就感觉眼前一片昏花,背上冷汗直冒。根本无法进行下去。

但即便什么也不做,躺在床上的林徽因也无法好好休息,她整夜整夜的咳喘,几乎不能入睡。

在这样的情况下,林徽因眼窝深陷、脸色苍白,没有一点血色。

更不幸的是,当时陈思诚也病了。起初,陈思诚还在竭尽全力照顾林徽因。

但很快,陈思诚也病倒了,肺结核复发的他和林徽因双双住进医院。

在医院里,虽然两人的病房紧挨着,近在咫尺,但他们想见一面却并不容易,因为两人都躺在病床上不能走动。

夫妻俩住院期间,清华的师生时不时前来探望。考虑到学校距离医院有段距离,来一趟不容易,林徽因和陈思诚常常劝说大家不要再跑了。

住院期间,陈思诚多么希望妻子能够快点好起来,但天不遂人愿,林徽因还是于1955年4月1日早上6点左右病逝了。

临终前,林徽因曾提出想要见一见丈夫陈思诚,称自己有话对他说,但由于当时已经是深夜了,护士便让她次日早上再说。

只是没想到,林徽因就那么走了,他们就差那么一点儿就能说上话了……

那一年,林徽因只有51岁。

次日,《北京日报》刊发了林徽因去世的讣告,周培源等13人组成治丧委员会。

当天,林徽因的追悼会在北京市金鱼胡同贤良寺举行,时任北京市市长的彭真送来花圈。

考虑到林徽因生前设计国徽以及人民英雄纪念碑,有特殊贡献,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将林徽因的遗体安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同时,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还决定,将林徽因亲手设计的一方汉白玉花圈刻样移做她的墓碑,上面刻着:

建筑师林徽因之墓

林徽因的才情令人羡慕,她的爱国心让人尊敬,在人们心中,她既是一位伟大的建筑师,也是一位伟大的女性代表!因此,多年来很多人慕名前来祭拜林徽因。

除了林徽因墓,八宝山革命公墓中,还有一块墓碑非常显眼,那就是81号墓。

而这块墓地的主人也非常不凡,他就是贺龙元帅。

1975年,在贺龙元帅去世6年后,党中央决定,在八宝山为贺龙元帅举行一个小型、非公开的骨灰安放仪式。

虽说是小型仪式,但安放骨灰当天,社会各界300多人赶来参加,就连身患重病住院的周恩来总理也亲自到场。

总理在夫人邓颖超的搀扶下走到贺龙夫人薛明与孩子们的面前,满怀歉意,颤抖着嘴唇说道:

“我来晚了……”

一时间,贺龙的孩子们抱着总理哭成一片。

八宝山公墓来来往往祭拜的人群,经过何玲元帅的墓,都忍不住停下来看一看。英雄虽走了,但他的精神还在,人们会永远记得他们!

与林徽因和贺龙元帅不同的是,八宝山有一个无名墓碑。墓主人既没有立过战功,也没有其他方面的显著功绩,只是一名普通的老兵。

但是,毛主席、周恩来总理等人却很重视他,都对他竖起大拇指周总理曾特别叮嘱工作人员:“一定要好好照顾他!”他究竟是谁呢?

老兵的墓碑上之所以没有名字,是因为他也不知道自己的名字,由于不会说话,大家都叫他哑巴。

哑巴是在1935年遇上红军的,当时大家觉得他形迹可疑,还以为他是故意装哑巴的特务,将他带回部队观察。

但两天后大家发现,他确实不会说话,便要放他走。但没想到哑巴怎么都不愿意走。

就这样,哑巴留在了部队里。他虽然不会打仗,但是他很勤劳,脏活、累活抢着干,长征期间,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哑巴还时常帮助身边的同志,将体弱的同志身上的东西抢过来背。

翻越大雪山时,哑巴为了帮助同志,身上摞的满满当当,既有锅碗瓢盆,又有水桶。同志们佩服的向他竖起大拇指。

就这样,哑巴跟随部队翻越雪山,走过沼泽,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毫无畏惧,积极帮助同志,无怨无悔。

开发南泥湾期间,哑巴依旧是抢着干活,他好像永远不知疲倦,每天都要走几里路挑上四五十担水,脚上的草鞋都磨烂了。

虽然不会说话,干的也都是粗活,但哑巴很细心,对待同志很贴心。

在炊事班的时候,考虑到有些战士外出送信,回来饭菜就凉了,哑巴总是帮他们将饭菜放到锅里热着。这样大家都能吃上热饭。

大家都很喜欢哑巴,毛主席还为哑巴开了特例。

后来新中国成立了,哑巴患上了冠心病。大家都想让他住院治疗,但哑巴却闲不住,还想干活。

1955年授衔时,哑巴看到身边很多同志都有军衔,很是羡慕,师部领导发觉后,马上和大家商量,给哑巴授予少尉军衔。

大家觉得,哑巴虽然没有战功,但他跟随部队一路走来,劳苦功高,不能亏待他。

不仅如此,哑巴还获得了八一勋章与八一奖章。

1971年,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北京几位领导时,还专门问起哑巴的情况,并叮嘱他们要照顾好哑巴同志,各方面都要照顾好他。

次年哑巴突然昏倒住院,上级领导得知哑巴病危,立即指示医院:

“无论花多少钱,都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救治哑巴同志!”

哑巴虽然没有家人,但在组织的照顾下,他的晚年过得很幸福。

1981年哑巴离休,组织上给予他副师职待遇。

两年后,哑巴病逝,组织上将他的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2 阅读:420

九月混沌

简介:看世界百态,做自我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