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道德经》的成语

携手考 2024-05-02 03:28:28
《道德经》,即《老子》,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所著的哲学作品。因其全篇共有五千多字(5162字),又称《五千言》《老子五千文》。 出自《道德经》的成语有玄之又玄、天长地久、上善若水、功成身退、目迷五色、宠辱若惊、虚怀若谷、自知之明、无中生有、大器晚成、知足常乐、出生入死、祸福相倚、天网恢恢、老死不相往来等。 玄之又玄(xuán zhī yòu xuán) 原指道的微妙无形,后多形容非常奥妙,难以理解。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德经》第一章 白话译文: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 天长地久(tiān cháng dì jiǔ) 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形容永久不变。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德经》第七章 白话译文:天地是长久存在的。天地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的运行、存在不是为了自己,所以能够长久。 上善若水(shàng shàn ruò shuǐ) 具有完美道德的人,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第八章 白话译文: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功成身退(gōng chéng shēn tuì)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道德经》第九章 白话译文:财富太多,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功成名就之后,自己便归隐离去,这正是上天之道。 目迷五色(mù mí wǔ sè) 颜色又多又杂,使人眼花。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以分辨。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道德经》第十二章 白话译文: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 宠辱若惊(chǒng rǔ ruò jīng) 无论受宠、受辱,心里都要震动。形容人非常计较得失。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道德经》第十三章 白话译文: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得宠是卑下的,得到宠爱感到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慌不安。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 虚怀若谷(xū huái ruò gǔ) 胸怀像山谷那样深而宽广,形容十分谦虚。 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道德经》第十五章 白话译文:他纯朴厚道啊,好像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料;他旷远豁达啊,好像深幽的山谷。 自知之明(zì zhī zhī míng) 能够透彻了解自身的能力。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白话译文: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 无中生有(wú zhōng shēng yǒu) 指凭空捏造。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第四十章 白话译文: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 大器晚成(dà qì wǎn chéng) 本指大器物的制作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比喻能担当大事的人,成名往往较晚。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白话译文:大而方正的东西没有角落,大的器物很晚才能造成,大的声音听起来稀微,大的形象看起来无形,道幽隐而没有名称,无名无声。 知足常乐(zhī zú cháng lè) 懂得满足就会常常感到幸福。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道德经》第四十六章 白话译文:知道到什么地步就该满足了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出生入死(chū shēng rù sǐ) 原意是从出生到死去。后形容冒着生命危险。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动皆之于死地,亦十有三。——《道德经》第五十章 白话译文:人始出于世而生,最终入于地而死。属于长寿的人有十分之三;属于短命而亡的人有十分之三;人本来可以活得长久些,却自己走向死亡之路,也占十分之三。 祸福相倚(huò fú xiāng yǐ) 祸患与幸福相互依存并转化而生。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白话译文:灾祸啊,幸福依傍在它里面;幸福啊,灾祸藏伏在它里面。谁能知道究竟是灾祸还是幸福呢? 天网恢恢(tiān wǎng huī huī) 天道如大网,作恶者逃不出这个网。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白话译文:自然的范围,宽广无边,虽然宽疏但并不漏失。 老死不相往来(lǎo sǐ bù xiāng wǎng lái) 相互之间一直不联系。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德经》第八十章 白话译文:国与国之间互相望得见,鸡犬的叫声都可以听得见,(但)人民从生到死,也不互相往来。
0 阅读:1

携手考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